华夏集

《咏华山》说课设计

《咏华山》说课设计

一、解读教材

《咏华山》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的一种古诗教学的新课程文包诗。它有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把古诗《华山》巧妙地包含在叙述寇准与先生登山的现代白话文中。诗是文的话题开头和故事中心,文是诗的背景材料和形象说明。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最显著的写作特色。文章妙在作者先点孩子随同先生登山,末点孩子姓名和年龄,重点放在登山吟诗上,以此表现少年寇准的才华出众。针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的阅读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从课文中体会华山的高大、壮美。3、了解诗文的联系,掌握学习的方法。4、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本课新词。对课文第二自然段诗文的体会领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

二、把握教法

(一)经验交流,引入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应从创设情境入手,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扣开心扉的程度。因为无锡的小朋友大多数有爬锡山、惠山的经验,所以我在开头设计了情境引入的办法,欣赏祖国山河之后,让小朋友来谈一谈爬山的感受,特别让他们有条理地说说向山下看到的景色,从他们的记忆中挖掘出登山观景的美丽画面。以上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启发谈话,唤起学生的回忆,再现其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为下文的重点内容作了一个小小的铺垫。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求知。

古诗是全文的中心、话题,教师要避开繁琐的零碎知识,直接将学生引入课文中心。结合本文文包诗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如下教学流程:

第一层次:从诗到文

A、出示古诗,学生质疑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胆地对这首古诗提出自己的疑问。

B、带着问题读课文。教师有意突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这个问题。让学生以这个问题为主要阅读目的,自己在文中寻找与诗有关联的句子。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C、通过重点句子的朗读,要求学生理解华山是十分高大的。这部分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为此,在教学这几句话时,应充分发挥多谋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画面,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摆一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借助具体的画面,更深层地理解语言文字。让静态的文字动态化,让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通过课件的摆放,有意突出那么近、都在自己的脚下,山腰间这些词语,让学生说说对这些词的理解。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同时,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例如;让学生摆放一下云朵的位置,通过摆放,理解了山腰间这个词语的意思,并且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摆在山腰间。

这一环节注重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让学生经历理性认识动手操作感性认识的认识过程,自己领悟出华山的高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个层次,从文到诗。

本文的难点在于让学生读懂诗句。教完重点句后,要引导学生回到古诗上。其实,前文的句子已为学习古诗打好基础。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自己寻找文与诗的联系。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读懂了哪句诗?在读懂诗句的基础上再反复诵读,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又可以受到中国古文化的熏陶,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的求知欲望。

第三层次:从诗到法。

我国教育界的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主要体现在学法指导要有效度。因此,教完古诗后,引导学生就我们是怎样读懂这首诗的?反省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从中点拨,让学生产生顿悟,找到文与诗的联系,读懂诗先读懂文,读懂文即读懂诗。这样的教学设计,意在让学生初步体验从学会转向会学的乐趣。学会了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也能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

(三)、采用多层次的朗读方式。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贯穿有自由读、小组读、师生对读、指读、古诗与句子分角色读,表演朗读,齐读等。这些形式能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参与面广。这样既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练习的机会,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为学生朗读、感悟课文培养、积蓄了情感,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表演读能激起学生在表演中学习的浓厚兴趣。我想让学生来当一当小寇准,让他们在轻松的背景音乐中表演朗读,这样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感受阅读的乐趣。并且在反复诵读中,完成了背诵课文的教学目标。

(四)、注重写字教学。

在教学生字时,应培养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想让学生自己说说怎样记住这些字,它的笔顺应该怎样,凡是学生能说、能讲、能懂的,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解决笔顺和部首时,利用课件的动态演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称字时,学生跟着课件一笔一划书空,掌握了正确的笔顺。

在板书设计上,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板书不能多而杂,所以我想只需突出一个高字就可以了。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