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语文中考复习:中考(语文)趋势分析及备考建议

语文中考复习:中考(语文)趋势分析及备考建议

温州市2008年中考的试卷分析报告还没有出来,但我们可以根据07年及以前两年的试卷分析来总结出温州市在语文试题上的总要求,那就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来命题,充分落实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评价理念,要做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并重,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试题面向全体学生,总体难度适中,符合教育部、教育厅关于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精神和《2009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的要求。在试卷内容的构成上稳中求变,处处凸现语文性,寻求整合、回归、突破。

这不是一段套话,它是有着深刻内涵的。正确把握其主导的思想,从06、07、08年的试题中总结出规律,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采取具有操作性的学习和复习方法,就能够紧紧抓住语文中考的命脉,取得最终的胜利。

我认为,从大的方面看,09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应该会承袭以下几个原则:

(一)内容与形式上的稳中求变,依然会注重内容形式的有机联系与整合,因为这是语文考查和语文教学新的生长点。在整个试卷23个题目左右的题量不变的前提下,可能会在一两个题目的形式上有所创新,这也是变中有不变的一个规律。比如:阅读体验题、综合性学习题或者地方课程的内容等,这三年都在求变,但变化又不影响整个试卷的导向。同时,所有的变化都会追求形式与内容的有机整合。这个整合的总指向应该是语文回归生活。所有的题目素材、阅读材料、作文提示语之类,都必然会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不会感到陌生,比较容易进入答题情境。

(二)阅读理解回归文本本身。这是三年来温州中考试卷阅读试题的总趋势。淡化文本,08年的两篇现代文阅读是再明显不过的例子,学生只要能读懂文意,几乎不用考虑它是什么文体,关于文体阅读的技术性词汇完全被摒弃了,如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但恰恰是淡化文体本身,却提醒着我们,指导阅读决不可以忽略文体自身的特点。考试只是不对这些专业词汇作什么要求,但学生在整体感知、提取归纳信息、概括形象特征、赏析语言结构、理解文本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等环节,却是每一种文体阅读都必然涉及到的,不能有丝毫有大意。同时,这些考核点又是紧紧与文本自身特点相联系的,哪一类型的考题都要建立在准确阅读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离开了文本,架空的分析再精彩也拿不到分数。

(三)作文依然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替学上拟题。尽管我们对08年的《下雨天真好》存在这样那样的说法,但就命题人而言,他是努力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景可绘、有情可抒的。从十六岁,我多了一分到把心儿打开,从惜到下雨天真好,温州的作文试题一直有浓浓的诗意,一直在激发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写自己真实的情感体验。这一点,已经成为温州中考作文的一个传统。

从这三点出发,我对09年的中考复习迎考工作有以下思考:

1、按拼音写字,要尽量多地创设语言情境,更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而不是专项训练。集中的大量练习,从记忆效果来看并不很好,适当做一两次还可以,不能多做。要把一到六册的重点词汇整理出来,做成A、B、C卷(考点专训),再把各地中考试卷、几套主要的复习资料上的练习汇总起来,筛选,分解成每课十分这样的练习,每天抓一点落实一点,可以达到积累的目的。

2、词语的选择,可以像第1项那样做积累,但对学生易错的词语、成语是可以用三、五个课时进行专题讲座的。对近义词辨析这个考点要引起高度重视,近三年考得不是很难,会不会在09年增加难度,这值得研究,要做到有备无患。

3、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一分不失,除了利用每天早读的时间按计划完成背诵任务外,语文组要花大力气把必考的那些句子摘出来,像05年,我们是选择了200句,背,默写过关,再筛选其中出错较多的80句,形成第二次过关材料,再背,再过关,然后把其中又出现错误的30句摘出来,让学生一对一的过关,老师亲自检查,做到人人过关。再加上平时的单元检测、月考等巩固措施,基本可以保证古诗文默写的一分不失。

4、名著阅读积累。这是一个难点,从上一届学生出考场后的评论以及后来的估分情况来看,学生失分较多。为什么,一个是读书太少,一个是课文学得不扎实。像我们这次月考的第4题也是如此,学生连学过的课文题目、作者、主题这样的常识也记不得,这是很危险的事。我想,有必要让学生完成一个练习,就是把一到六册教材附录中的名著导读整理出来,分门别类加以归纳,形成一个知识图表,把书名、作者、人物及特征、主要事件、作品主题、写作特色等知识系统疏理,再由老师整理成必背的知识点一百个还是八十个,强化记忆。因为现在再要求学生去读书、读名著是很不现实的事,这样疏理之后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综合性学习。这是变数最大的一个考点。但近三年温州试卷只集中考核了成语积累、对偶的知识、按要求写句子和文化温州的常识。因此,复习时必须做到重点突破,再向两个方向拓展。重点突破的是要在每课十分这样的练习中固定设计这四类练习,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两个方向的拓展,一是关注2008各地中考尤其是浙江省内各地市中考的新题型、新思路,二是向生活拓展,把一年来社会的热点问题引入到语文课上来,作为练习材料或者考题本身。

6、现代文阅读。这是整个语文复习过程中的三个重点问题之一。我想要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平时的阅读积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比较好的语感。看起来现在再抓语感训练显得有点晚,但这却是解决阅读问题的根本。要引导学生形成这样的阅读习惯:判定文体概括内容总结中心语句评注,就是拿来一篇文章,先读一篇,整体感知。自觉完成上面这四个任务,不管后面出什么样的试题,都要快速地解决这四个问题。为什么,简单说就是把文章读懂。第二方面的功夫是考点专题辅导课。我们粗略地把现代文阅读的试题分成整体感知与信息提取概括类、中心与情感概括概括类、语言品析作用好处类、联系生活感悟类这样四个大的板块,其中还要再细分出若干小的考点,每一个考点都要指导学生形成比较稳妥的答题思路和解题规范,这样,基本上能保证学生不失大分,要做到完全不失分,就又回到刚才第一方面的功夫上去了。

总结温州中考近三年的试题,我认为以下考点应该作为训练的重点:根据题目要求指出相应的词语或句子、概括事件、概括人物特征、修辞的表达效果、人物描写的作用、关键句的理解、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补充材料等。每个考点又依文章不同而有各种变式,教会学生仔细审题也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7、古诗赏析。我们温州的考题并不难,阅读材料选择的都是比较浅易的七言绝句,考得内容通常是两个:词语的表达效果、诗歌的思想感情。但因为学生对诗歌阅读总有畏难情绪,认为诗歌不好懂,所以平时练习也只是背一背、写一写,没有主动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想有必要按照诗歌的内容分分类,把田园诗、边塞诗、赠别诗、思想诗、爱国诗等归纳成几大类,或者在遣词造句、典故运用、修辞技巧等方面做几个专题,再加上平时晨读的积累,也会解决好这个问题的。

8、课内文言文。根据《浙江省考试说明》的要求,08年增加了文言文阅读的篇目,就是现在的24篇,除课标指定的16篇必读篇目外,增加了五、六中未被课标收录的8篇文言文。这是语文复习的第二个重点,因为学生普遍感觉文言文不好学,该记该背的东西太多且容易混淆。从历次考试成绩看,文言文失分,特别是中、下层次的学生,非常普遍。我认为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实词的巩固,这24篇中出现的实词,包括在其他篇目中出现的重点实词,要像名句默写一样抓过关的落实;二是句子翻译,也要一句一句、一个人一个人的落实,要反复练习的基础上总结规律,不能只讲方法规律而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三是对课内篇目的文意理解要形成小题库,对每一篇必须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纳,和名著导读一样疏理成必背的那么一百个左右的题目。

9、课外文言文。其实,这部分与课内相比反而容易了,只是要让我们的学生能活学活用,把在课内形成的解词方法、翻译句子的要求等转化过来即可。但因为学生对陌生的东西会有畏惧感,所以复习时进行一定量的训练还是非常必要的。

10、写作。这是语文第三重点,也是最大的难点。因为我们的学生要想在中考取得好的成绩,作文的成败就决定着他中考的成败。温州中考作文在常规要求之外,有五条发展性评价标准,就是加分的条件:情感真实,充满心灵的感动;具有想像力,能引发人们的想像与思考;体现出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定的思辨能力;构思新颖,有创意;语文优美,富有独特的个性。我认为这就是初三作文训练的发展方向。至于具体的操作,我是建议在经过一定量的作文训练,逐步积累成功作文。具体来说,现在的初三,每周至少要写一篇作文,每大周要有一次集中的辅导,每次作文(对优生来说)不能达到要求的要修改或重写,直到达到要求。然后才是在相似话题或命题之间形成转换的能力。目前,我们要解决作文的五大难题:书写不工整、立意不深入、选材不新颖、结构不规范、语言无新意。说得简单一些就是解决作文的深与新两大问题。基于这一点考虑,我还是希望今年开学我们已经在做的活页作文(分步作文法)能够坚持下去。至于作文的训练主题,我觉得曾宪一老师提供的材料比较全面,可以参考。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