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处处留心皆文章

处处留心皆文章

作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做好人和事的。出口成章落笔成文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用来衡量一个人知识水平和文学修养。最为直观的尺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初中阶段的写作要求是:写作要情感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作文历来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尽管各种辅助资料铺天盖地、应有尽有,老师也耐心引导,但学生还是觉得无话可说、无处着手、无事可写、害怕作文。

作文真的没有东西可写吗?

其实不是的,生活本身就是我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库,就看你能不能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能不能从生活中选取鲜活的材料,提炼新颖的主题。比如散文《人生乃储蓄》一篇:作者从自己存钱的经历中有所启迪。一次他去银行,把近年屡次散存的钱一次取出来,发现已是不算少的一笔了。由此联想到人生何尝不是一种零存整取的储蓄?学识、修养、品德、友谊都需要平时点滴的积累。由此可以看出,日常简单的存钱经历稍加联想引申,便可写出一篇切近生活真实生动又不乏新意的文章。

的确,生活是素材的源泉。只有立足于熟悉的生活,立足于身边的一切,才有可能写得真切,写得实在,写得富有生气,写得亲切感人。比如,我看过一篇《珍惜时间把握现在》的文章,作者没有从众所周知的古今中外惜时如金并去向成功的人那里寻找论据,也没有盯住惜时的名言不放,而是从自己打磁卡电话说起:每次将磁卡插入话机时,显示器立刻显示出卡中数值,随着通话时间的延长,卡中的数值不断减少。他面对那不断缩小的数字,总是下意识地提醒自己:长话短说,不要浪费金钱。这些变化的数字如同一双眼睛,提醒着他,让他三言两语便结束通话。最后他感慨地说:生命不也如同这张小小的磁卡吗?所不同的是,我们常常会忘了在我们的大脑中安装一个显示器,提醒我们有限的时光还剩多少。可见,立足身边的取材化腐朽为神奇,既使一个老旧的话题也能焕发出新奇。

阅读名篇佳作也是作文的源泉。学生可以在书中读到的内容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古今中外尽可收于眼底。这些生活现实基本上都是经过艺术加工并精心锤炼过的,可以直接为作文服务。有人会问,把别人的故事写入自己的文章不就是失去真实性了吗?其实不然,艺术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如鲁迅的《故乡》,读者常常容易对号入座,把里面的故事当作鲁迅亲身经历过的事,以为鲁迅小时候有个伙伴叫闰土,杨二嫂也是他们家的邻居其实这些人物都是鲁迅虚构的,那么为什么《故乡》能起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呢?我是因为鲁迅对当时中国农村的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能塑造出像闰土这样不幸的人是必然。对社会有了这样的认识,再结合江南农村的生活实际,进行艺术加工,于是写就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如果我们对书中的情节进行再创作,并使其符合生活的逻辑,只要处理得当,那些素材都是可以为我所用的。

另外,情感也是写作的源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有了情感,才能产生不竭的写作灵感。学生的作文常常会写到母亲粗糙皲裂的双手;父母为避免影响我时时处处轻言缓步的深情;母亲的关心反遭埋怨后的懊恼。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当学生对生活充满热情,就会对生活有更多的感悟。看到树叶飘零,会想到生活匆匆,产生紧迫感;看到小草遭受摧残而不屈服,会想到经历风雨后方能遇见彩虹看似平淡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感人的真理,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到底,写作的素材来源于个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一个内心充满情感,对生活有独特看法的人是不会发愁没有素材的。等到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作文教学就会进入一个崭新的天地。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