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简析及安排
把这三篇课文作为一组教材进行教学。其中《找骆驼》是重点讲读的课文;《蜜蜂引路》是阅读课文,用以巩固在《找骆驼》一文中所获得的知识。由于本班学生多数没见过骆驼,甚至认为驼峰是用来存水放草的东西,所以又选了《骆驼》一文,作为辅助教材,使学生初步认识骆驼,了解它的生理特点,并知道它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找骆驼》一课主要介绍:一个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很着急,在一位老人的指点下,他最终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老人为什么能够指点,而且指点得非常正确,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因为老人善于观察,看到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判断出骆驼的左脚有点跛;看到路上有蜜有米,就判断出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着米;看到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了牙齿印,就判断出它缺了一个牙齿。正是因为这个老人既善于仔细观察,又善于动脑筋分析,所以能准确地指出这只骆驼的特征。按照老人的指点,商人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证明老人的判断是正确的。
《蜜蜂引路》一课主要写了列宁在没有向导的情况下,能独自找到养蜂人。这也是由于列宁同志善于仔细观察,又善于动脑筋分析判断的结果。这样的课文,正好让学生通过阅读,巩固在《找骆驼》一课中所获得的知识。
把这三篇课文编成一组进行教学,先学《骆驼》,再学《找骆驼》,最后学《蜜蜂引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找骆驼》和《蜜蜂引路》两课的教学,使学生懂得遇事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讨论《骆驼》一课,使学生了解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本领,知道它适于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
3学会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运用肯定+否定=疑问的句式造句。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骆驼》一文。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老人能准确地指出丢失的骆驼的特点,列宁能独立准确地找到养蜂人。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前准备
1《骆驼》一课的朗读录音。
2骆驼的模型。
3幻灯片若干张。
五、教学时间
《骆驼》二十五分钟,《找骆驼》四十分钟,《蜜蜂引路》二十分钟,布置作业五分钟,共计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分析课题《找骆驼》,听《骆驼》一文的朗读录音,使学生认识骆驼,了解它的生理特点和特殊本领,知道它适于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
2分析阅读《找骆驼》从开头到要不你怎么会知道得这样详细这部分课文,使学生知道:商人丢了骆驼,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很着急,而老人的几句话,使他有了找到骆驼的希望。这是因为老人讲的几句话,准确地说出了商人丢失的那只骆驼的特点,好像老人看到了那只骆驼一样。
3处理两篇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分析课题。(板书:找骆驼)
指导读骆驼一词,驼读tuo,是轻声;在驼峰这个词中,读tuó,是第二声。
通过分析课题,使学生知道这篇文章是按丢骆驼找骆驼结果怎样的顺序来写的,重点部分是找骆驼。
提问:
谁看到过骆驼?谁能说说它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征?
结合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听《骆驼》的朗读录音,认识骆驼。
2放《骆驼》的朗读录音,展示骆驼的模型,放映幻灯片。
(1)放第一遍录音,听后让学生初步讲出:骆驼生活在沙漠里,由于它生理上的一些特点,有特殊的本领,能适应沙漠里的生活,所以一般让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
(2)放第二遍录音,听后提问,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问:①沙漠有什么特点?
放映幻灯片一。
生活在沙漠里
沙漠:宽广无边风大水少沙厚天气热
②骆驼的生理特点有哪些?这些特点在沙漠里有什么作用?
放映幻灯片二,并板书右半部的词语。
骆驼的生理特征:
身高脖子长看得远
鼻子特殊闻闭
腿上有胼胝不怕烫
脚掌脚趾厚能分开
驼峰脂肪
③骆驼有什么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本领?
放映幻灯片三。
特殊本领:
带路报警驮东西
(3)观察骆驼模型,按幻灯片上的字幕复述课文,随后总结《骆驼》一文,引入《找骆驼》一课的讲读。
3教师范读《找骆驼》全文。
要求学生注意听,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并能说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质疑。
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以便了解学生对课文掌握的程度,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为什么根据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就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呢?
(2)为什么看到骆驼啃过的树叶,就知道它缺一个牙齿呢?
(3)为什么老人能说出商人丢的那只骆驼的特点呢?
(4)商人为什么自己找不到骆驼呢?他不会也按老人看到的情况去找吗?
5指导阅读第一小节。
提问:骆驼丢了,应该怎么办?想想下面该写什么了。
突出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找到很着急(板书:丢)
突出找字(板书:找)
6指名读课文中有关找骆驼的一部分。
提问:
(1)老人提出了几个问题?都是些什么问题?
(2)通过商人的回答,使你知道了什么?
(3)商人为什么又生气了呢?
小结:
通过商人的三次回答:是的不错对极了,可以知道老人说的骆驼特点是非常正确的。商人在十分着急的情况下,听了这些回答充满了希望,但是,一听老人说那可不知道,马上就生气了,觉得一定是老人把骆驼藏起来了。商人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因为老人说得太正确了。为什么老人能说得这样正确呢?下节课再接着学。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和要求
1继续分析《找骆驼》的后半部分,使学生知道老人所以能说得正确,正是由于他善于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的缘故。
2学习《蜜蜂引路》一课,使学生知道正是由于列宁善于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才能独自找到养蜂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分角色朗读《找骆驼》。
2学生自学《找骆驼》的后半部分。思考题:老人为什么能正确说出商人丢失的骆驼的特点呢?着重让学生理解,由于老人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所以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3指导学生从书上找出有关老人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正确判断的词句。
例如:
仔细观察:
看见骆驼的脚印右深左浅
又看见路的左边有蜜右边有米
还看见啃过的树叶留下牙印
认真分析:想
正确判断:左脚跛左边驮蜜右边驮米缺一个牙齿
4朗读最后一句话。
提问:商人为什么能找到了骆驼?
(板书:找到)
小结:商人按照老人的指点,终于找到了骆驼。这是老人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的结果。
5指名朗读《蜜蜂引路》。
提问:蜜蜂给谁引路?它是怎样引路的?
组织学生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由于列宁善于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判断出蜜蜂采蜜后一定飞回蜂房,所以他能独自找到养蜂人。
6总结课文。
今天学习的《找骆驼》和《蜜蜂引路》两篇课文,使我们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像老人和列宁一样,一定要仔细观察和认真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7课堂练习:用肯定+否定=疑问的句式造句。
提问:
你是少先队员吗?
是表示肯定的意思。(板书:是)
不是表示否定的意思。(板书:不是)
是不是表示疑问的意思。(板书:肯定+否定=疑问)
口头造句:说出日常生活中肯定+否定=疑问的句子。例如:你要不要?你走不走?
8布置作业。
(1)朗读《找骆驼》《蜜蜂引路》。
(2)简要复述《骆驼》,并写在作业本上。
(3)用肯定+否定=疑问的句式造两个句子。(选自《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