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认识千米说课稿

认识千米说课稿

认识千米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认识千米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2、千米是较大的长度单位,本课教学前,学生对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已经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准确的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能感知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这个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单位间的化聚打下基础。

3、教材的知识结构

通过学生熟悉的场景,让学生知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通过看、算、走等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体会和理解千米的认识,认识1千米=1000米,体验和感悟千米的实际长度,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1千米的长度,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熟练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

4、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2、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5、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教学难点是:提高学生解决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

二、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我是这样设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学生回答。你知道我们学校跑道一圈多少米?小华跑了5圈大约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后,交流。汽车每小时能行70(

),你认为可以填上哪个长度单位?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一)认识千米。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生交流自己看见过的。出示路标牌的图,并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km。

(二)实践体验1千米。

1、猜一猜:1千米大约有多长?学生猜测后回答

2、观察:1千米到底有多长?多媒体演示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学生仔细观察测量公路长度的过程,并记录。学生回答,你知道了什么?小结:1千米=1000米。

3、课前已经请大家去操场走了走,一圈大约走了几分钟?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呢?学生回答。

4、你感觉1千米长吗?学生自由交流。找一找:从学校到附近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含义,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从小明家到哪里正好是1千米?学生观察后独立描出图上1千米的长度。再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米与千米的换算方法。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怎样思考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用什么单位合适。

5.想想做做第5、6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设计意图是:进一步感受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是:既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又培养了学生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进行总结回顾的习惯和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让学生体验数学。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是长度单位教学中的难点。所以

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帮助学生较好地在体验中构建起千米的概念。

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欲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及时调控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动态生成。

认识吨

一、说教材。

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并能够熟练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教学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质量单位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先通过猜一猜大象有多重,引入质量单位吨,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1吨有多重,并揭示1吨=1000千克。通过练一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巩固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通过做一做,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我先让学生猜我的体重,引出质量单位千克,再让学生猜猜大型动物的重量,引入更大的质量单位吨;通过玩背一背游戏,让学生亲身感受的基础上想象1吨的重量,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概念,再通过实际应用,深化对吨的认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更容易在脑海形成1吨的概念。根据新课标理念及教材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3个方面:

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1吨重物体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技能目标:区分质量单位,灵活选用质量单位,会进行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

3.情感目标: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确定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我使用的教具主要是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创设生活化的课堂,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引入富有情趣的课堂学习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原则。

1.教学中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让学生在亲身感受中理解并掌握知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力。

2.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通过对教材的整合,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引导并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流程如下: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亲历活动,探索新知

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总结全课,评价交流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一环节:估计教师的体重。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一猜我的体重,激起学生的好奇心。猜完后我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从猜我的体重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为引入吨做了有力的铺垫。

第二环节:引入吨

我让学生猜测世界上体重最重的动物是什么吗。学生猜测后课件出示:非洲象,是现存的最大的陆地动物,体重约为5000千克,相当于100个人的体重;蓝鲸,是目前海洋动物重体积最大的动物,体重约为150000-250000千克,相当于2000-3000个人的体重。

接着让学生思考:这么重的动物体重也用千克作单位,很不便,怎么办?这样,学生自然而然的想到用更大的重量单位吨。从而揭示课题。(板书:吨的认识)。课题揭示后我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学生可能会说出以下的物体:轮船、火车等等。(课件出示)

再让学生思考: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样的结论: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一般用字母t表示。

这一层次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猜测大型动物重量,并及时设疑,引入吨的概念,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维表象,为下面深入感受和体验1吨的重量打下坚实基础。

(二)亲身活动,探索新知。

感受和体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吨是一个离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概念,如果只用语言描述是很空洞的,只有让学生在亲身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来把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了3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层次,互背同桌,感受其重量,并以此想象1吨的重量。

启蒙家卢梭说过:要让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并得以发展,就必须引领他们参加各种活动。

游戏是学生最爱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学习与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学

,学中玩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好学、乐学的习惯。教学中,我让学生互相背一背自己的同桌,感受对方的重量。学生的普遍感受是同桌很重,这为以后想象1吨的重量埋下伏笔。全班交流感受后,让学生计算(不念):我们班平均每个同学的重量大约是25千克,4个同学的体重约多少千克?40个呢?是多少吨?

学生计算后可以答出:4个同学的体重大约是100千克,40个同学的体重大约1000千克,也就是1吨。

板书:1吨=1000千克

1t=1000kg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理解1吨有多重,我让班上的40个同学起立,让学生观察、想象40个同学的重量。然后我说:请同学们闭眼再回想一下背同桌的感觉,很重,对吗?想象一下,若刚刚站起来的40个同学全压在你背上,你会怎样?

一石激起千尺浪,班里顿时沸腾起来,学生激动地说压扁我了!重死了!受不了了!。学生的感叹声说明了他们对吨已有了较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他们已意识到1吨是非常重的。这时的学习气氛达到了一个高潮。

互背同桌的小游戏,使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40个同学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1吨重的观念,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第二层次,掌握千克与吨的换算。

课件出示:试试看

3吨=(

)千克

6000千克=(

)吨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不难,先让学生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班内集体说理、说方法。

第三层次,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

1、看一看,说说图片的意思,再算一算。

2、自由选择其中的某一件,想想需要这样的多少个物品,总重量才够1吨。

这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感知、表象,借助想象和推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尝到了探索的喜悦,在愉快的气氛中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应用是数学永恒的主题。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为了让学生理解吨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我设计了以下的练习。

1.说说图中1吨的含义。

2.给千克、克、吨找朋友。

3.淘气的数学日记中使用的质量单位准确吗?

2007年

12月2日

星期天

天气:晴

今天是星期日,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肉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市场买菜。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香菜,5吨西红柿,4千克鸡蛋,1千克白菜和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累得满头大汗。

(四)、总结全课,交流评价。

我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的问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既巩固了知识,又加深了认识。

积极恰当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信心。教学中,我以激励性的评价为主,除了师评外,还组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我还布置了一道这样一道作业题:把你的收获和评价写进今天的数学日记中。

最后,我说: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数学中有无限的奥妙,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探索者、发现者!

板书:

吨的认识

1吨=1000千克

1t=1000kg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