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说课稿
剪繁枝,增实效
今天,我说的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剪枝的学问》一课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包括教学重难点的
确立,如何突出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以及的教学理论。题目是:剪繁枝,增实效说《剪枝的
学问》
【依标扣本,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剪枝的学问》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第八单元第26课,也是三年级段的最后一篇课文
。
剪枝的学问这一标题告诉我们,文章写的是剪枝方面的学问。但作为小学语文教材,它不是纯粹
的介绍所谓的学问,而是伴随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记叙了我在桃园看剪枝并了解剪枝的
原因,明白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
序,以我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叙述笔调轻松活泼,结尾处我的感悟写得含蓄深刻。
《剪枝的学问》和前面的《寓言两则》、《争论的故事》两篇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
寓义于言这个专题,三篇文章尽管体裁不同,分别是寓言、民间传说、记叙文,但是三者都是通
过故事的形式,寓之一个深刻的道理,从而引发深思。这些课文故事性强,尤其是《剪枝的学问》一
课,文中又有许多贴切的词、生动的句、鲜活的段落,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的好素材。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编排的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正确读写远近闻名、充满
信心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价值目标:了解剪枝是为了来年能收获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给人的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王大伯说的话的意思,体会蕴涵的道理。
4.教学安排
为了顺利达成目标,我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精读课
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
道理。这里,说的主要是第二课时。
【以人为本,说学情】
三年级语文正处于由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主向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主过渡阶段,重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
,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
三年级学生是属于低段到高段转折点的学生,积累了一、二年级所学的知识,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
以及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因而,对于本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王大伯说
的话的理解,应该是比较顺畅的。但课文所要揭示的哲理却是比较深刻透辟的,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
说,一般不易理解,所以教学中需要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内容
,从中领悟事理。
【紧扣重点,说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依
据新课程标准理念,在设计时我以情为基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教学本课时我使用这样的教学
语言: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话要跟他说?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王大伯,
你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王大伯,这些粗壮的枝条如果不剪掉行吗?多媒体画面
展示春天桃园红云片片,花香阵阵,引得蜜蜂花间舞,引得游人花下戏的繁茂景象,展示夏
天果园成熟的景象,从情入手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地
与文本对话。
2.以读代讲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本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为此我采
用以读代讲法,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感情朗读贯穿全文教学,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知道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以读代讲,不但可以培养兴趣,还可
以帮助学生理解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使学生能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
3.探究感悟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因此我把质疑,释疑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教学中,我抓住教学的疑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思索探讨,逐步解
疑。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
【以学定教,说流程】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学语文。减少是为了增加是剪枝的学问,其实从某种
角度来讲,也是教学的学问。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围绕我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
信将疑又惊又喜的心理变化这条主线,三次走进王大伯的桃园,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
看剪枝、问剪枝、赏桃花、悟道理。整个教学过程,分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引导质疑抓主线。
课文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用了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一系列词
语,这是作者的精心安排。因而我的教学设计也是紧紧抓住文章的这个课眼。课伊始,复习听写课文
中体现我心理变化的四个关键词: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导学生读出
我不同的心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心理变化的?引导学生读文理解
,内化感悟,在随着我的情感变化起伏中,共鸣共振,使之懂得学问学问,一学二问的道理
。
第二环节,逐步解疑悟道理
1.探究满怀好奇
学习第一段,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走近王大伯。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你是从哪里看出
了的?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远近闻名、总是、大、甜的朗读、品析,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
王大伯家的桃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2.探究一脸疑惑
和作者一起满怀着好奇走进王大伯家的桃园,看到的是王大伯他们忙着剪枝的情景,你怎么啦
、干吗要把好好的枝条剪掉?一连两个问号,都充分表达我当时的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
。
3.探究将信将疑
理解王大伯解释剪枝的原因的话语是文章的重点。在学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与文本进行对话:王
大伯,你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王大伯,这些粗壮的枝条如果不剪掉行吗?会有
什么后果?什么叫疯长?
从而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剪掉的是粗壮的而且不结果实
的枝条。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对于王大伯的话,我是将信将疑
,我疑的是什么呢?我信的理由又是什么?通过追
问,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剪枝动作的熟练,说话时充满的自信,
都是令人相信的理由,但是毕竟耳听为虚,没有亲眼见到,我只能将信将疑。
4.探究又惊又喜
我经常挂念着王大伯的桃园,不知道剪枝后到底怎么样了。春天到了,我第二次走进了王大
伯的桃园,看到了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老师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把学生
带到到王大伯家的果园,然后多媒体课件展示春天的桃花盛开的兴旺景象,从而勾起了我对王大
伯的话成为现实的热切盼望。
夏天到了,该是桃子成熟的季节了。暑假一到,我迫不及待地第三次走进了王大伯的桃园。教师
出示第五自然段,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找出这时的我看到的桃园景象,引导学生抓住一棵棵、
挂满体会桃子的多,从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体会果实的丰美。然后,老师不失时机地
出示画面,王大伯家果园丰收的景象使得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声。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的创设
,巧妙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一个
啊字,一个!,都充分表现出了我又惊又喜的激动心情。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之后,引导
学生深入探究:我为什么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感悟桃园的喜人的丰收景象验
证了王大伯的话。
我又惊又喜,不禁想起王大伯去年剪枝时说的那番话,还真有道理呢!王大伯去年说了哪番话?
其中又有什么道理呢?最后再次回顾王大伯的话语,研讨枝条减少了,结的桃子却更多更大的对比关
系,这就是剪枝的学问。
课文的思路与我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密切契合,因此,本课的教学思路就抓住了我的心理发
展变化过程,紧紧与课文内容扣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握情节,前后联系,领悟事理,循序展开。
第三环节,拓展延伸求学问
总结全文,其实果树要想结出又大又多的果实,除了要剪去无用的枝条,还会摘去多余的花和果,出
示图片,带领学生走进果园,看看工人们是如何管理果园的(施叶面肥、人工受粉、摘除多余的花多
余的果、为水果套袋,提高果品的质量等)。原来生产劳动中也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为帮助学生加深
对剪去多余枝条、增加果实产量这个道理的认识,我设计了说话写话练习:由于种桃能手王大伯
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又大又多,所以到桃园参观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可最近王大伯比较忙,请学生
做回小小讲解员,代替王大伯来介绍介绍摘花的学问、摘果的学问(两个内容自选其中一个)。这样
举一反三,学生对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加深了认知的深度。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
超文本。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读完全文,我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说说减少是为了增加
道理,例1:菊花摘花蕾,少留几朵,开出又大又美的菊花。例2:学校花坛里的月季花,冬天要剪枝
,来年会长出新枝条,开出更多更美的月季花。例3:计划生育,减少人口,提高生活质量。例4:我
们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三项规定后,我们的书包轻了,我们重复机械的作业少了,但我们的校园生活更
丰富了,同学们参加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得更有兴趣,发展更加全面了。这样的操作,从课
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学生对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明白我们做事不要一味的求多,而要少而精。
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学了课文之后,希望同学们像文中的我一样,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勤
于发问,去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赠送名言:学问学问,一要学二要问。生活处处有学
问,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一环节告诉学生从社会生活中学语文,鼓励学生从课本走向社会,从课内
走向课外,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业设计:
课后向父母、亲戚、邻居、朋友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也可了解
其他方面蕴涵的哲理,并记录下来,在班中交流。
调
查
记
录
表
调查人(学生姓名)
调查时间
具体事例:
说明道理:
【浓缩文本,说板书】
板书设计是教案的浓缩,是课文内容的主线,是主题的升华。我的心理变化的四个词语是课始时
指名学生听写上去的,我的心理发展变化过程正是课文的思路,也是本课的教学思路。几个问号
、一个感叹号表现的是我情感的起伏,也是我探究学问的过程,真是一标一点总关情!
同时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也在板书中得以体现。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
?
?
?
?
!
减少是为了增加
语文教学倡导简约,这是一个把握教材,重组教材,恰当取舍的过程。我们语文老师不妨也学习果农
的剪枝艺术,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作必要的修剪,将语文教得简单些,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