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读碑》课堂实录

《读碑》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

师:这个字念

生:(齐)碑

师:什么是碑,知道吗?

生:碑指的是一块石板,石板上刻着字。

师:在石头上刻上字,用来纪念重大的事件或者功勋,称为碑,所以碑字是什么偏旁?

生:(齐)石字旁。

师:你们见得最多的应该是英雄纪念碑吧?(播放各地英雄纪念碑的图片,配上《辛德勒名单》音乐)

师:(深情地)同学们看,在我们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在这些英雄们曾经生活过,战斗过的地方,到处都矗立着这样的纪念碑。在南京的雨花台,在重庆的歌乐山,在南昌的八一广场,一座又一座的纪念碑巍然耸立,装点着这些先烈们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成了那里一道道壮丽的风景。(音乐停)咱们这有没有这样的纪念碑?你们去瞻仰过吗?

走近纪念碑

(一)揭题导入、质疑猜读。

师:今天,咱们一起跟随著名作家刘成章,来读碑。

师:看到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作者读的是什么碑?

生:读的时候,是怎么读的,有怎样的心情?

生:作者为什么要读碑?

师:也就是说,读碑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是吧?

生:为什么是读碑?

师:对呀,我们平常常说的是读书、读课文是吧?

师:刚才听了你们的问题,我梳理了一下,觉得这几个问题是值得大家去研究的。作者到底读的是哪一块碑?(板书:什么),是怎么读的?(板书:怎么)为什么要读碑?或者说他从中读出了什么?(板书:为什么)

师:让我们边读书边来解决这些问题。先从这个问题开始,(指着什么)作者读的是哪一块碑?生:(齐)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从课文的哪句话中知道的?

生: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是的,课文一开头就告诉了我们,他读的是

生:(齐)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图文结合、感知碑形。

师:同学们,这块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你亲眼看到过吗?咱们先来粗粗读读吧。看到过这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同学,肯定还记得,它的正面是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的8个鎏金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就是纪念碑的(出示词语题词,示意读)

师:它的背面,是由毛泽东起草、周恩来手书的碑文,(出示词语:碑文)读一下这个词儿。

师:这碑文一共有150个字,大家快速地把这段碑文自个儿读一读,读读熟。(多媒体出示碑文)

师:哪位同学愿意站起来读一读?

(一女生动情地朗读)

师:在这个碑文当中,它提到了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1840年,这几个时间段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谁知道?

生:1840年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师:纪念碑的底座上,是巨大的(出示词语浮雕,示意读)

师:一共有10幅,记录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战争史,整座纪念碑有37.94米高,比天安门城楼还要高,是我国最大的纪念碑。所以课文中这样写(多媒体出示),一起读这个句子。

它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巨人,站立在天安门广场。

(三)紧扣字词、理清文脉。

师:同学们,课文就是写了作者刘成章读这块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经历,咱们赶紧自个儿快速地读读这篇课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读书收获。

师:你们读得很投入,而且还有一定的速度,非常不错。初读课文的时候,你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标好自然段序号。

师:盛老师还要看看你们的字词学得怎么样了。(多媒体出示词语:满当当、风雨剥蚀)

(生齐读词语,师纠正、提醒两个多音字当、剥)

师:(出示词语:浮想联翩,引导学生读。

师:什么叫翩?谁查过字典?

生:表示快速地飞。

师:这里指什么在飞?

生:思想在飞。(生脱口而出)

师:你看这个字多有意思啊!扁加一个羽字旁。有了羽翼,我们的思想就可以像鸟儿一样飞翔了。所以是浮想联翩。赶紧在桌上把翩这个字书空一遍,这个字很有意思,把它记住。

师:记住哦,有些字的意思是可以根据它的字形来联想的。

师:接着读一下这三个词,读(多媒体出示:络绎不绝、体会弥深、沁入我心)

师:什么叫络绎不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有很多人在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络绎不绝。

师: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人多到什么样的程度?你把课文中的句子找出来念给大伙儿听。

生:其时,瞻仰者络绎不绝,如半凝滞的河水缓缓流淌。

师:你看,人多得就像半凝滞的河水在缓缓流淌。可见当时人群接连不断和密集的程度。这么一读句子,我们就知道络绎不绝的大概意思了。可见,联系课文的语境也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再来读一下这个词

师:再来读一下第二个词体会弥深。

师:谁来给这个弥字找个近义词?

生:弥就是甚,更的意思。

师:对!体会弥深就是体会更深。那这一回我们用的是什么方法理解这个字的意思,然后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生:找近义词。

师:找近义词也是个好方法。

师:再读第三个词。

生:(齐)沁入我心。

师:这个沁字的意思,有谁查过字典?

(生摇头)

师:盛老师华夏集了,很有意思,有两种解释,(大屏幕出示两种意思渗入;透出)

师:两种意思正好相反,那你觉得在这里选择哪个?

生:渗入。(生脱口而出)

师:没有异议,都是选渗入。那我再举一个例子,额头上沁出了冷汗,应该选择哪种意思?

生:(齐)透出。

师:(微笑)看,查了字典之后,就可以让我们对有些词语的理解更加准确、到位。

师:同学们词语都学得不错,那我再问问大家,刚才有的同学已经梳理过课文的大致内容了,请你再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你觉得作者读碑,大致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可以同桌商量商量。

师:梳理好了吗?先写什么?

生:先写了作者看了北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

师:这是作者第几次读碑的经历?

生:第一次。

师:对,第一次读碑的经历。也就是说,先写了他初次读碑的经历,是不是?(板书:初次读)你能接下去说吗?

生:他以后又无数次读过碑。

师:是的,以后又多次读了碑。(板书:多次读)

师:再接下来,又写的是什么呢?

生:他去读南泥湾九龙泉烈士纪念碑。

师:对!读了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之后,再来读这块人民英雄纪念碑。也就是说,他把两块纪念碑放在一起对比读。(板书:对比读)。

厚重的碑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渗入到课文的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深入地去读碑,好吗?

师:作者说,读人民英雄纪念碑,先要读九龙泉纪念碑这条注释,那我们也先来读这条注释,好不好?那是课文哪几个小节?

生:(迟疑地)6到13自然段。

师:写九龙泉纪念碑应该是6到11自然段,对吧?让我们来读读这部分课文,看看在九龙泉纪念碑当中我们能读到什么。拿起书,赶紧自个儿读一读。

(一)读懂注释、积蓄情感

师:读了九龙泉纪念碑,你从中读到了什么?你觉得纪念碑上的名字多不多?

生:(齐)多!

师:你从哪里读出名字特别多?

生: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字的重叠,字的密密麻麻。(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从这字的字的字的,三个字的里面看出来是吧?既然都是在写字的多,他为什么不这样写呢?整个碑上,是字的堆积、重叠、密密麻麻,这样写有什么不一样?

生:他在强调这些名字特别多。

师:你觉得这么一反复,名字就更多了是吧?咱们读一读,体会体会。师生合作读:整个碑上,是字的;字;字的。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或词语中体会到了名字的多?

生: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大屏幕出示这句话)

师:既然正面和背面都一样,为什么不这样写呢?它的正面和背面,都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样子分开,反复强调,可以看出烈士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牺牲了这么多。

师:请你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

生:它的正面,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个储得满当当的铅字架。(一女生深情朗读)

男女合作读。

师:这么多的名字,都像宝贝似的储藏在这块纪念碑上。同学们,你么看,(大屏幕滚动出示九龙泉纪念碑上的烈士名字,配上悲伤的音乐)这就是镌刻在南泥湾九龙泉纪念碑上的烈士名字。其实只是一个团。三五九旅七一九团的战士们,在敌后白手起家,创立了主力兵团,在无数次对敌斗争中,杀敌无数,许许多多的战士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这么多的名字都镌刻在纪念碑上,(多媒体出示)

师用不同的语调引读两遍:所以,我们看到,整个碑上,都是字的;字的字的。

师:每个名字都很普通,但每个名字都曾经演绎过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我们随意打开一位烈士的资料来听一听吧。(播放介绍烈士陈彦的录音资料)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