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一、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巧妙结合
《三国演义》描写东汉末年,桓、灵二帝宠信宦官,致使朝纲大乱,政治腐败,黄巾军揭竿而起,四方州牧乘机割据,国家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成型,最后统一于晋其中对于战争的场面、英雄与枭雄之间的斗争,以及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勾心斗角,都有十分精彩的笔墨当然,《三国演义》不是正史,所谓七分写实,三分虚构并非妄说,但是它的影响却远远超过了正史人们对三国时代的认知,大部分来自《三国演义》,而不是正史《三国志》例如小说叙述关羽温酒斩华雄,其神勇的形象深植人心,而事实上斩华雄的并非关公,而是孙坚又如诸葛亮借东风之事,正史并没有的记载,不过是小说的虚构而已
《三国演义》在依据正史、博采传说的基础上加以创造,虚实结合,巧妙构思,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全书主干、框架是史实,而具体情节与人物性格多有虚构,例如三顾茅庐,《三国志诸葛亮传》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作者忠于三顾的史实,但其具体情节,则完全是根据传说虚构而成的清人章学诚说《三国演义》七实三虚,这个比例不一定恰当,关键是作者将虚与实结合得十分巧妙,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有些地方更是做到化虚为实,人们宁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三国演义》用依史以演义(李渔《三国志演义序》)的独特的文学样式,描写了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依史,就是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对历史的事实有所认同,也有所选择,有所加工;演义,则渗透着作者主观的价值判断,用一种自认为理想的义,泾渭分明地去褒贬人物,重塑历史,评价是非统观全书,作者显然是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千百年来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这也就是《三国演义》的主旨
(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主题
对这部小说的主题,专家学者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用书基本上持拥刘反曹说
《三国演义》把蜀国的刘备、诸葛亮、关羽等君臣作为理想中的政治道德观念的化身,是仁君、贤相、良将的典范,而把魏国的曹操等作为奸邪权诈、推行暴政的代表,至于孙吴方面只是陪衬而已,因而具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在历史上,曹、刘孰为正统的问题,从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在正统的史学著作中,大致自朱熹的《通鉴纲目》起,一般都奉蜀国为正统,以魏、吴为僭国至于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刘备是帝室胄裔,多少有点儿正统的血缘关系;二是刘备向来以弘毅宽厚,知人待士著称,容易被接受特别是在宋元以来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人心思汉,正是当时汉族人民共同的心愿,因而将这位既是汉室宗亲,又能仁德及人的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是最能迎合大众的接受心理,符合广大民众的善良愿望的
建国以来《三国演义》研究情况综述
在这个问题上,主要有五种观点
1.正统说持这种观点的人历来很多他们认为,所谓尊刘抑曹乃是正统思想的具体化,而这正是《三国演义》主题思想的中心作者不仅从刘汉正统的观点出发,百般暴露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奸伪,同情汉献帝的傀儡处境,尽情地歌颂董承、吉平、王子服等人谋杀曹操恢复后汉正统的行动,而且,以蜀汉为正统,热情地颂扬了标榜恢复汉室的英雄们──刘、关、张和诸葛亮的业绩有的同志还指出,《三国演义》中的正统思想有三个来源:一是三国历史本身原有的正统思想在东汉末年军阀彼此混战,魏、蜀、吴三国尚未出现的时期,名义上还是汉家天下,大多数军阀表面上也都承认皇室的合法性刘备自然要抓住正统思想作武器,打起兴复汉室的旗号来反对曹操到了三国割据已经形成之后,蜀汉仍然以正统自居,也是很自然的事二是封建主义历史观的影响《三国演义》取材的一个重要来源是记述三国史实的著作由于正统思想是封建主义历史观的一部分,封建社会里的任何一部历史著作都不能不拥护正统思想从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到朱熹的《通鉴纲目》都是以蜀汉为正统,因此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就接受了这种影响三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继承了宋元以来有关三国故事的话本和杂剧从现实生活中提取出来的正统思想它表现了汉族广大人民在异族的入侵和压迫下渴望光复故国,因而把刘备政权当做汉族政权的象征来拥护的感情这是《三国演义》取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2.‘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也很多他们也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是尊刘抑曹,或者叫做拥刘反曹,但不同意说罗贯中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出发来写作的他们认为,罗贯中是在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时代背景下,在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历史条件下,站在当时思想水平的高度,从浩瀚纷繁的三国历史题材中,提炼出拥刘反曹的主题这个主题,表达了人民中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愿望,寄托了人民的爱和理想同时,罗贯中是一位献身于通俗文学的艺术大师,接受了唐、宋、元以来流传于民间的拥刘反曹历史故事的影响他在历代群众创作的基础上,参考各种正史、野史、传说、佚闻,塑造了人民喜爱的栩栩如生的传奇英雄的典型,刻画了人民憎恶的反面人物形象所以,《三国演义》拥刘反曹主题的形成,既有它的现实基础和时代需要,又是植根于人民群众创作的肥沃土壤之中
3.忠义说这种观点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持这种观点的人从作品所反映的伦理思想来认识作品的主题,认为《三国演义》主要是以忠义思想来臧否褒贬人物的作者精心刻画的人物,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都以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为毕生宗旨,都是忠义的典型,而作者竭力鞭挞的董卓、曹操等则是不忠不义的典型因此,可以说《三国演义》是讴歌忠义观念和忠义英雄的史诗
4.反映三国兴亡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三国演义》的主题是,通过对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士族和非士族人士与宦官外戚之间的矛盾,中小士族和非士族人士与大士族之间的矛盾,军阀与军阀之间的矛盾等等)的描写,特别是通过对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斗争的描写,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阶级本质和残杀压迫人民的罪行,是一部形象的三国兴亡史
5.讴歌封建贤才说这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诸葛亮是《三国演义》的真正主角,也是对人民群众影响最大的人物他的胸襟开阔、深谋远虑,他的忠于职守、坚贞不贰,他的公正严明、信赏必罚,他的精明练达、智慧无穷,以及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都受到作者的热烈赞颂,被当做理想的封建政治家的典范,当做封建社会里才智之士的楷模,成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不仅为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为今天的群众所欣赏
(沈伯俊)
三、家喻户晓的故事
《三国演义》描写三国时代英雄的风云际会与斗争,书中的故事,有很多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如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舌战群儒等
1.桃园三结义
这是《三国演义》第一回讲述的故事当时的三个普通百姓──刘备、关羽、张飞,因为一道招军榜文走到一起来了小说在对三人做了介绍以后,便集中描写他们结拜兄弟这件事结拜兄弟,是起源于宋元时代的一种民间风俗,在三国时代并没有,而作者安排他们三人结拜,是有其用意的在东汉末年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他们三人结为异性兄弟,目的是要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且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谁要是违背了这个誓言,谁就是忘恩负义,为天地所不容故事的发展表明:他们都忠实地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尽管后来刘备成了君王,关羽、张飞成为臣子,但他们仍把兄弟的情谊看得高于一切,兄弟关系超过了君臣关系
2.煮酒论英雄
这是小说第二十一回讲述的故事这个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强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假意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作为韬晦之计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里,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他赴宴两人见面后,曹操不动声色地说:在家做得好大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接着,曹操又荡开话头,说起望梅止渴的往事,引出青梅煮酒小宴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做当世英雄,问刘备当世谁可称为英雄刘备装做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曹操此时正想探测刘备内心,看他是否想称雄于世,于是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然后,单刀直入地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闻听,此时内心的震撼和惊恐可以想见,手中的筷子也不觉掉到地上不过他很快镇定下来,巧借恰在此时到来的雷声掩饰了自己的窘态,从容地拾起了地上的筷子这个惊心动魄的场面,生动地表现了刘备随机应变的一面他的机智,消除了曹操的疑心,避免了曹操的迫害,为他成大事打下了基础
3.舌战群儒
这个故事叙述的是诸葛亮与东吴谋士的一场辩论当时,面对压境大兵,孙权手下乱做一团文臣希望苟且偷生,武将渴望战死疆场,谁也没抱着胜利的希望诸葛亮在此情境之下来到江东,其险情险境可见一斑但是,历史总是会成就一些冒险家的事业的诸葛亮凭借聪明才智和伶俐口才,以一当百,晓以厉害,舌战群儒,极尽其铺张之声势、讽刺挖苦之能事,终于说服孙权下定决心,为孙刘联军合伙抗曹奠下基础在这场口舌之战中,七八个儒生轮番诘问,步步紧逼,一个比一个严厉尖刻但诸葛亮从容不迫,针锋相对,寸步不让,他用含讥带讽的辞令,把张昭等人驳得或满面羞愧,或低头丧气,充分表现出不辱使命的外交家风度
此外有影响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些甚至成了成语或俗语,如借东风失街亭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蒋干中计空城计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徐庶进曹营周瑜打黄盖等等
四、人物形象的塑造
《三国演义》在演绎历史的同时,还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忠厚仁义的刘备,忠勇双全的关羽,乱世奸雄曹操等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有几点值得称道处其一,抓住特征,对人物进行粗线条勾勒,使其神采毕现比如写外貌,刘备是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关羽是髯长三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张飞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如此略去外貌取其精神,突出了人物的主要特点其二,抓住人物活动中最富有特征的细节,描绘人物的思想性格比如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曹操军粮告竭,正在焦急之际,忽报袁绍谋士许攸来投此时,曹操是怎么做的呢?他先是跣足出迎先拜于地,好似仁爱而谦恭;但是当许攸问他军粮情况时,他却一再隐瞒,不肯以实相告,则又昭示出他奸猾狡诈的一面
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攸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此外,对比、夸张、烘托等手法的运用,也为人物性格的刻画增光添色不少
下边介绍几位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
1.诸葛亮
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先后任扬州刺史、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很多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其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实践他效仿姜太公钓鱼隐居卧龙岗,自言是为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后又有感于刘备的恩宠,一生跟随刘备,为蜀国大业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事无巨细,一概躬亲,终于出师未捷身先死,年仅54岁便因操劳过度而死在征战途中《三国演义》突出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积极方面,同时又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2.刘备
蜀汉昭烈皇帝,公元221年至223年在位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因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建安十二年(207年)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221年正式称帝后为关羽、张飞报仇,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陈寿《三国志先主传》)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是作者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让他落入了无能的境地,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
刘备的义弟,五虎大将排名第一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今山西临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因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其后千里走单骑,骑赤兔马,提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回到蜀国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华佗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关羽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在《三国演义》中,他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4.曹操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人出生于大官僚地主家庭,其父曹嵩是中常侍曹腾之养子,故改姓曹也因为这种关系,曹操自幼便有机会接触官宦子弟曹操身长七尺,细眼长须自幼放任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当年,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陈寿《三国志武帝传》)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他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作者拥刘反曹的倾向,因此小说虽然展示了曹操雄才大略、有勇有谋、惜才爱才的一面,但他的另一面,多疑、残忍、奸诈、自私的一面却被无限夸大了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成了一代奸雄的代表对曹操性格的分析,可参考下面的资料
《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一个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比如曹操的奸诈,刘备的仁德,诸葛亮的忠贞和智慧,关羽的义气,张飞的粗莽,等等人们只要提到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脑子中立刻会联想到他的主要性格特征《三国演义》中人物还达到了性格的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多样性体现了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以曹操来说,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曹操是既奸且雄的,而且这奸与雄的两方面,又不是可以断然分开的,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这就是曹操独特的个性罗贯中笔下的曹操,首先是东汉末年,在社会大动乱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之一他早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在平定黄巾起义的战争中崭露头角;在反对腐朽的宦官势力的斗争中,他表现得非常活跃,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当董卓阴谋篡权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谋刺董卓,谋刺不成,首先树起义旗,声讨董卓因此,曹操首先是作为一个英雄人物活跃在三国舞台上的,罗贯中把握住这个基调,描写了曹操的雄才大略,招纳贤才,善于吸纳意见,多谋善断等许多好的方面特别是在曹操的早期,优点多于缺点,长处多于短处然而,曹操不单是一个英雄,他还是英雄中的奸雄,或者说由英雄发展为一个奸雄曹操的这个演变并非突然,而是有他心理、思想的依据曹操这个人,从小就比别人多些心眼,比别的孩子要狡诈,会权谋机变,他装中风欺骗他的叔叔、父亲便是其例曹操从小养成了他极端利己主义的世界观,这就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在他内心里,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王国曹操的这种极端利己主义的世界观,与刘备等人下安黎庶,上报国家的思想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曹操的极端利己主义世界观与他的聪明、狡诈结合起来,促成了他政治野心的大爆发正因为如此,如果说曹操在早年,还做出了许多英雄业绩的话,那么,随着他政治势力的发展,政治经验的成熟,曹操的野心也就越来越显露,他的奸诈、残暴的一面也就暴露得越来越充分,曹操最终还是以一个奸雄的形象矗立在读者的面前
(选自傅隆基《古老大地上的英雄史诗──〈三国演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此外,《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如张飞、赵云、孙权、董卓、吕布、司马懿等等,或刚烈、或勇猛、或优柔、或残暴、或见利忘义、或老奸巨滑,也都是栩栩如生,令人回味
《三国演义》在人格构建上的价值取向,是恪守以忠义为核心的伦理道德规范全书写人论事,都鲜明地以此来区分善恶,评定高下,而不问其身处什么集团,也不论其出身贵贱和性别,只要义不负心,忠不顾死,都一律加以赞美特别是对诸葛亮的忠,关羽的义,作者更是倾注了全部的感情,把他们塑造成理想人格的化身诸葛亮的一生,连他的敌人也佩服他竭尽忠诚,至死方休如第四次伐魏时,形势大好,后主却听信谗言,将他召回此时,如不从之,是欺主矣;若从之而退兵,祁山再难得也在正好建功与完善道德的两难之中,他还是为了维护忠的人格而放弃了千载难逢的建功良机关羽死守下沛,身陷绝境时,就决心为义而死后来又是从大义出发,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为曹操的金钱美女所动心当他一旦得知刘备的消息,便挂印封金,夺关斩将而去他们的忠义观念、道德品格显然是属于封建性质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小说通过赵云投刘备、徐晃归曹操、田丰为袁绍所忌等故事的描写,反复强调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思想,说明这种忠并不是忠于一姓之天下,也不是仅忠于正统的刘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灵活性他们的义,又包含着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精神因此,《三国演义》中以忠义为核心的道德标准,又与渗透着民间理想的政治标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着当时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心理至于关羽为报昔日之恩,而在华容道上不顾一切地放走了曹操,也被小说的作者称之为义重如山关羽的义在本质上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回报和温情,与江湖上流行的道德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关羽这个形象在民间越来越被神化,反映了广大民众对他的崇敬,而不仅仅是由于历代的统治阶级不断地予以尊崇、追封的结果
(选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关于节选部分
一、节选前后的主要情节
1.节选以前的情节
本课节选的是《三国演义》第四回的第二部分,这之前,何进为了对付十常侍等宦官,虽然不少人劝谏,但仍密诏董卓进京十常侍得知消息,先行下手,杀死何进,并劫持皇上、陈留王等逃出宫廷,后被何进部下袁绍、曹操等迎请回宫此后,董卓也相继驻扎到京城外,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出入宫廷,略无忌惮不久,董卓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大排宴会,遍请公卿,云: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丁原、卢植、司徒王允持不同意见,于是百官皆散后吕布杀丁原而投奔董卓,董卓废帝而立陈留王,自立为相国,又因所谓怨诗而杀帝彼时,董卓在宫内宫外横行霸道,不可一世大臣伍孚欲刺杀董,未果,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在这种形势下,袁绍与王允书,图谋杀死董卓,以下就是课文节选的部分
2.节选以后的情节
接下来是第五回,标题是: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后,陈宫弃他而去他遂连夜到陈留,找到父亲,细说前事,并想散尽家财,招募义兵他听从父亲劝告,置办酒席,拜请卫弘到家,说:今汉室无主,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切齿操欲力扶社稷,恨力不足公乃忠义之士,敢求相助!卫弘曰:吾有是心久矣,恨未遇英雄耳既孟德有大志,愿将家资相助曹操非常高兴,于是先发矫诏,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很快,袁绍离开渤海来与曹操会盟,十七镇诸侯也先后起兵响应此时,刘备也弃去县令之职,带关羽、张飞前来
众诸侯陆续到来后,各自安营下寨,连营二百余里曹操乃宰牛杀马,大会诸侯,商议进兵之策他们共推袁绍为盟主,准备进兵,讨罚董卓三国历史前奏由此揭开,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此时也开始上演了
二、节选部分赏析
课文一共包括两个情节:刺杀董卓未果;逃亡途中杀死其父结义弟兄吕伯奢全家而这两个情节,恰恰反映了曹操性格的两个方面:既雄且奸
王允得袁绍书,苦无良计,诈称生日而邀旧臣于家中相聚相聚之时,正当众臣为董卓谋位相对而泣,坐中一人抚掌大笑,这人是谁呢?正是曹操他说些什么?说得有无道理呢?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王允质问时,他又慨然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曹操先笑众人无计,再凛然说出自己的打算,难道他早就有杀董卓之心?曹下边的答话,不仅让王允及众臣疑窦尽开,也让读者感受到他的英雄豪气: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这段话,既显示出曹操的识大义,有谋略,又表现出他的勇猛与胆识,是描绘曹操浓墨重彩的一笔虽然接下来行刺未遂,但前边一席话已将他过人的胆识、超人的谋略表现无遗
曹操行刺未成,开始逃亡,但天意不亡曹,所以他虽途经中牟县被守关军士所获,县令陈宫却感公忠义,愿弃一官,从公而逃为什么会这样?一方面董卓弄权不得人心,一方面也是因为曹操一席话让陈宫感到他的英雄志气:‘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既表壮志未酬,又显其视死如归之概,让人闻之动容吾将归乡里,发矫诏,召天下诸侯兴兵共诛董卓:吾之愿也何等忠义之士,身处窘境,仍然身系国家安危曹操当年风发之义气于此可见一斑以上是写他英雄的一面,识大义的一面
但曹操自幼又有多疑、狡诈、残忍、自私的另一面,而这一面在选段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吕伯奢是曹父的结义兄弟,像父辈一样细心周到地款待匆匆而来的曹操与陈宫但曹操呢?他先是疑心重重,见伯奢良久乃出,已心存疑惑;待见到伯奢言买酒匆匆上驴而去,疑心更重;直到听到磨刀之声,马上变了脸: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于是拔剑而入,杀死了伯奢家人让人更觉残忍的是,他明明知道杀错了人,当再见盛意相邀的吕伯奢,竟连伯奢也杀了以绝后患当陈宫指责他不义时,他竟堂而皇之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如此残忍、自私的自白怎能不让人切齿痛恨呢!
这就是曹操即便读者是第一次接触曹操其人,读完这一片段,他的形象也会凸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欣赏这个选段,要较多地注意其中的语言描写,通过曹操自身的语言解读他的思想性格
研讨完这一选段后,如果有余力,还可以选一些其他有关曹操的重点片段读一读,从更广泛的方面去了解和认识曹操这一人物形象
思考导引
一此题要求用章回小说题目的形式概括节选文字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大体了解一下章回小说的特点
《三国演义》是中国长篇小说的开山之祖,开创了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历史章回小说是受话本的影响而产生的说话之事,虽在说话人各运匠心,随时生发,而仍有底本以作凭依,是为‘话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话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讲史讲史篇幅一般比较长,一次讲不完,于是就在一个要紧处打住,说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正是这样的做法启示了中国小说,形成了分章分回的章回体
章回体小说每一回都有题目,叫回目回目一般是整齐对仗的两句话,能概括这一回的主要内容以下列举一些回目:
《三国演义》
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回张翼德怒鞭督邮何国舅谋诛宦竖
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第六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水浒传》
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六回九纹龙剪径赤松林鲁智深火烧瓦官寺
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二此题分析曹操人物性格,是本课欣赏的重点注意题目中已经将其两方面的性格特征做了概括,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弄清楚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两方面性格的可结合语言、动作描写和某些事件的处理,举例进行分析
三此题意在通过改写,引导学生品味早期白话与现代汉语的不同,从而把握《三国演义》语言方面的主要特点
教学建议
一、课时安排及教学重点
1.单元介绍,重点是两大主题的发展历史及对后代小说的影响如果学生感兴趣,可采用讨论的形式,因为这两个主题在学生以往的自由阅读中应该接触较多不妨设置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交流:
①你了解或阅读过哪些有关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的小说,留下怎样的印象?
②你知道哪些英雄传奇人物,最感兴趣的是谁?说说你对这个人物的理解
如果学生对单元内容不甚感兴趣,不妨将的几部主要小说简单介绍一下
2.《三国演义》介绍,重点是史实与虚构的结合不妨先让一两位学生讲一讲他们所知道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或者老师介绍一两个故事,并将小说中的叙述与历史记载做比较,体会虚构在小说中的作用
以上两项内容可用1课时完成
3.节选部分欣赏,重点欣赏曹操这个人物形象注意先就所选材料进行分析,在把握节选部分的基础上,通过某些辅助的材料用联系的眼光分析人物需要注意的是,欣赏人物不要简单概括,而要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4.结合曹操这一形象,了解《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主要特点
以上内容可用1课时
二、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重点放在节选部分及内容的扩展阅读上
1.节选部分所展示的曹操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你认为曹操是个怎样的人?理由是什么?
课前请学生搜集以下材料,可以小组形式分别进行,然后在课上互相补充:
①有关曹操的历史记载,注意查找与人物性格有关的事件和言行
②汇集《三国演义》中能够展示曹操性格的段落,并对其性格做简要分析
③观看过电视剧(或戏曲、电影)的同学,选一两个片段分析
2.《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与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完全相同试结合这部小说的主题,想想作者为什么将曹操塑造成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可结合《三国演义》人物类型化的特点以及作者的拥刘反曹倾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扩展阅读
青梅煮酒论英雄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只教我来相请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得玄德面如土色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见此梅,不可不赏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玄德心神方定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请试指言之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天下英雄,实有未知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筯,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大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筯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筯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二人按剑而立操问二人何来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操笑曰:此非‘鸿门会’,安用项庄、项伯乎?玄德亦笑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关、张拜谢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筯事说与关、张关、张问是何意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筯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关、张曰:兄真高见!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官渡之战
却说曹操守官渡,自八月起,至九月终,军力渐乏,粮草不继意欲弃官渡退回许昌,迟疑未决,乃作书遣人赴许昌问荀彧彧以书报之书略曰:
承尊命,使决进退之疑愚以袁绍悉众聚于官渡,欲与明公决胜负,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绍军虽众,而不能用;以公之神武明哲,何向而不济!今军实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惟明公裁察焉
曹操得书大喜,令将士效力死守绍军约退三十余里,操遣将出营巡哨有徐晃部将史涣获得袁军细作,解见徐晃晃问其军中虚实答曰:早晚大将韩猛运粮至军前接济,先令我等探路徐晃便将此事报知曹操荀攸曰:韩猛匹夫之勇耳若遣一人引轻骑数千,从半路击之,断其粮草,绍军自乱操曰:谁人可往?攸曰:即遣徐晃可也操遂差徐晃将带史涣并所部兵先出,后使张辽、许褚引兵救应当夜韩猛押粮车数千辆,解赴绍寨正走之间,山谷内徐晃、史涣引军截住去路韩猛飞马来战,徐晃接住厮杀史涣便杀散人夫,放火焚烧粮车韩猛抵挡不住,拨回马走徐晃催军烧尽辎重袁绍军中,望见西北上火起,正惊疑间,败军报来:粮草被劫!绍急遣张郃、高览去截大路,正遇徐晃烧粮而回恰欲交锋,背后张辽、许褚军到两下夹攻,杀散袁军,四将合兵一处,回官渡寨中曹操大喜,重加赏劳又分军于寨前结营,为掎角之势
却说韩猛败军还营,绍大怒,欲斩韩猛,众官劝免审配曰:行军以粮食为重,不可不用心提防乌巢乃屯粮之处,必得重兵守之袁绍曰:吾筹策已定汝可回邺都监督粮草,休教缺乏审配领命而去袁绍遣大将淳于琼,部领督将眭元进、韩莒子、吕威璜、赵睿等,引二万人马,守乌巢那淳于琼性刚好酒,军士多畏之;既至乌巢,终日与诸将聚饮
且说曹操军粮告竭,急发使往许昌教荀彧作速措办粮草,星夜解赴军前接济使者赍书而往,行不上三十里,被袁军捉住,缚见谋士许攸那许攸字子远,少时曾与曹操为友,此时却在袁绍处为谋士当下搜得使者所赍曹操催粮书信,径来见绍曰: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绍曰: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攸曰: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正话间,忽有使者自邺郡来,呈上审配书书中先说运粮事;后言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汝与曹操有旧,想今亦受他财贿,为他作奸细,啜赚吾军耳!本当斩首,今权且寄头在项!可速退出,今后不许相见!许攸出,仰天叹曰: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吾子侄已遭审配之害,吾何颜复见冀州之人乎!遂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曰:公何轻生至此?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只这两句言语,点醒许攸;于是许攸径投曹操后人有诗叹曰:
本初豪气盖中华,官渡相持枉叹嗟
若使许攸谋见用,山河争得属曹家?
却说许攸暗步出营,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攸慌扶起曰:公乃汉相,吾乃布衣,何谦恭如此?操曰:公乃操故友,岂敢以名爵相上下乎!攸曰:某不能择主,屈身袁绍,言不听,计不从,今特弃之来见故人愿赐收录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操大惊曰: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操惊问曰:何处得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操执其手曰: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即有以教我攸曰: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还肯听否?操喜曰:愿闻良策攸曰: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公可选精兵诈称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乘间烧其粮草辎重,则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寨中
次日,操自选马步军士五千,准备往乌巢劫粮张辽曰: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丞相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操曰: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且吾亦欲劫寨久矣今劫粮之举,计在必行,君请勿疑辽曰:亦须防袁绍乘虚来袭操笑曰:吾已筹之熟矣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夏侯惇、夏侯渊领一军伏于左,曹仁、李典领一军伏于右,以备不虞教张辽、许褚在前,徐晃、于禁在后,操自引诸将居中:共五千人马,打着袁军旗号,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黄昏时分,望乌巢进发是夜星光满天
且说沮授被袁绍拘禁在军中,是夜因见众星朗列,乃命监者引出中庭,仰观天象忽见太白逆行,侵犯牛、斗之分,大惊曰:祸将至矣!遂连夜求见袁绍时绍已醉卧,听说沮授有密事启报,唤入问之授曰:适观天象,见太白逆行于柳、鬼之间,流光射入牛、斗之分,恐有贼兵劫掠之害乌巢屯粮之所,不可不提备宜速遣精兵猛将,于间道山路巡哨,免为曹操所算绍怒叱曰:汝乃得罪之人,何敢妄言惑众!因叱监者曰:吾令汝拘囚之,何敢放出!遂命斩监者,别唤人监押沮授授出,掩泪叹曰:我军亡在旦夕,我尸骸不知落何处也!后人有诗叹曰:
逆耳忠言反见仇,独夫袁绍少机谋
乌巢粮尽根基拔,犹欲区区守冀州
却说曹操领兵夜行,前过袁绍别寨,寨兵问是何处军马操使人应曰:蒋奇奉命往乌巢护粮袁军见是自家旗号,遂不疑惑凡过数处,皆诈称蒋奇之兵,并无阻碍及到乌巢,四更已尽操教军士将束草周围举火,众将校鼓噪直入时淳于琼方与众将饮了酒,醉卧帐中;闻鼓噪之声,连忙跳起问:何故喧闹?言未已,早被挠钩拖翻眭元进、赵睿运粮方回,见屯上火起,急来救应曹军飞报曹操,说:贼兵在后,请分军拒之操大喝曰:诸将只顾奋力向前,待贼至背后,方可回战!于是众军将无不争先掩杀一霎时,火焰四起,烟迷太空眭、赵二将驱兵来救,操勒马回战二将抵敌不住,皆被曹军所杀,粮草尽行烧绝淳于琼被擒见操,操命割去其耳鼻手指,缚于马上,放回绍营以辱之
却说袁绍在帐中,闻报正北上火光满天,知是乌巢有失,急出帐召文武各官,商议遣兵往救张郃曰:某与高览同往救之郭图曰:不可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必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张郃曰:非也曹操多谋,外出必为内备,以防不虞今若攻操营而不拔,琼等见获,吾属皆被擒矣郭图曰:曹操只顾劫粮,岂留兵在寨耶!再三请劫曹营绍乃遣张郃、高览引军五千,往官渡击曹营;遣蒋奇领兵一万,往救乌巢
且说曹操杀散淳于琼部卒,尽夺其衣甲旗帜,伪作淳于琼部下败军回寨,至山僻小路,正遇蒋奇军马奇军问之,称是乌巢败军奔回奇遂不疑,驱马径过张辽、许褚忽至,大喝:蒋奇休走!奇措手不及,被张辽斩于马下,尽杀蒋奇之兵又使人当先伪报云:蒋奇已自杀散乌巢兵了袁绍因不复遣人接应乌巢,只添兵往官渡
却说张郃、高览攻打曹营,左边夏侯惇,右边曹仁,中路曹洪,一齐冲出:三下攻击,袁军大败比及接应军到,曹操又从背后杀来,四下围住掩杀张郃、高览夺路走脱袁绍收得乌巢败残军马归寨,见淳于琼耳鼻皆无,手足尽落绍问:如何失了乌巢?败军告说:淳于琼醉卧,因此不能抵敌绍怒,立斩之郭图恐张郃、高览回寨证对是非,先于袁绍前谮曰:张郃、高览见主公兵败,心中必喜绍曰:何出此言?图曰:二人素有降曹之意,今遣击寨,故意不肯用力,以致损折士卒绍大怒,遂遣使急召二人归寨问罪郭图先使人报二人云:主公将杀汝矣及绍使至,高览问曰:主公唤我等为何?使者曰:不知何故览遂拔剑斩来使郃大惊览曰:袁绍听信谗言,必为曹操所擒;吾等岂可坐而待死?不如去投曹操郃曰:吾亦有此心久矣于是二人领本部兵马,往曹操寨中投降夏侯惇曰:张、高二人来降,未知虚实操曰:吾以恩遇之,虽有异心,亦可变矣遂开营门命二人入二人倒戈卸甲,拜伏于地操曰:若使袁绍肯从二将军之言,不至有败今二将军肯来相投,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遂封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高览为偏将军、东莱侯二人大喜
却说袁绍既去了许攸,又去了张郃、高览,又失了乌巢粮,军心皇皇许攸又劝曹操作速进兵;张郃、高览请为先锋;操从之即令张郃、高览领兵往劫绍寨当夜三更时分,出军三路劫寨混战到明,各自收兵,绍军折其大半荀攸献计曰:今可扬言调拨人马,一路取酸枣,攻邺郡;一路取黎阳,断袁兵归路袁绍闻之,必然惊惶,分兵拒我;我乘其兵动时击之,绍可破也操用其计,使大小三军,四远扬言绍军闻此信,来寨中报说: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取邺郡,一路取黎阳去也绍大惊,急遣袁谭分兵五万救邺郡,辛明分兵五万救黎阳,连夜起行曹操探知袁绍兵动,便分大队军马,八路齐出,直冲绍营袁军俱无斗志,四散奔走,遂大溃袁绍披甲不迭,单衣幅巾上马;幼子袁尚后随张辽、许褚、徐晃、于禁四员将,引军追赶袁绍绍急渡河尽弃图书车仗金帛,止引随行八百余骑而去操军追之不及,尽获遗下之物所杀八万余人,血流盈沟,溺水死者不计其数操获全胜将所得金宝缎匹,给赏军士于图书中检出书信一束,皆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左右曰:可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操曰: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遂命尽焚之,更不再问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