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夹竹桃》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

《夹竹桃》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

《夹竹桃》教学实录:课前交流

给大家讲一个发生在北京大学的真实故事:有一年开学了,刚刚考入北大的新生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进了北大的校园。有一个新生背着沉重的行李累得气喘吁吁,只好把行李放在路边。正巧一位看上去像校工的老师傅经过那儿,他很不好意思地走上前去:老师傅,能帮我看会包吗?老师傅看了看他那样子,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小时后,那位新生办完了入学手续匆匆地赶了回来,老师傅仍然很尽职地看守在行李旁。后来,在开学典礼上,那位新生惊讶地发现:帮他看包的那位老师傅也坐在主席台上。他是谁呢?

师:同学们一定还在想刚才故事中的那个老师傅是谁?他就是当时北大的副校长季羡林先生。(出示:季羡林照片)

师: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篇根据他的原作改写的课文《夹竹桃》,并通过课文一起走近这位学识渊博的国学大师。(板书课题)

你们见过夹竹桃吗?老师带来了一组夹竹桃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观赏一下。

出示夹竹桃的图片。

师:夹竹桃原产于印度及伊朗,后传入我国,是比较常见的观赏植物,它对粉尘和灰尘有较强的吸附力,被誉为绿色吸尘器。但是它的叶子、皮、花等都有毒,同学们平时不要轻易地去采摘它。

仔细观察图片,你能猜猜它名字的由来吗?请仔细观察她的花和叶,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有所发现。

生:花朵像桃花,叶片像竹叶。

师:你真有一双慧眼。它的叶子像竹叶,花像桃花,它夹杂着竹子和桃花的特征,有了这样的外形特征,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形象而好听的名字:夹竹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不知道这项任务完成的怎么样?

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围绕夹竹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生1:写了夹竹桃的花色。

师:它的花色很美,吸引了你。

生2: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读出了它的韧性,你很会读书。

师:我们课堂上再细细来品读。课文中的生字你读得怎样了?

出示词语:

熏透榆叶梅花团锦簇

凄清玉簪花叶影参差

荇藻一嘟噜微风乍起

师:谁愿意读读第一竖排?

一生读第一竖排。

师:很准确,声音也很响亮。中间一行,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第二竖排。

师:最后一个词请你再读一下。

生读一嘟噜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个词读一下。

生齐读。

师:第三竖行,谁来读?

一生读第三竖行

师:很好,特别是中间的多音字读得很准确。我们把这个词再来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把这些词语读一下。

生齐读词语。

师:同学们对字音掌握的不错。看看书后的生字表,观察一下生字的字形,你觉得哪些是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

生:藻是上下结构。

师:注意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生:蛾是左右结构。

师:我们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觉得这个字,我们在书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点红熏)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

生书空,师提醒第三笔是短竖。

师:拿出笔来,在书上把这个字再写一遍。注意写字的姿势。

生书写。

师:生字的字形会写了。看看它的意思,你有没有不太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帮助你解决。

生:荇藻

师:你们有没有见过?老师这里带来了一幅它的图片。

出示图片

师:荇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呈圆形,浮于水面上,根生在水底,花是黄色的。

还有哪些词语你不太明白的?

生:一嘟噜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帮助他的?

师:一嘟噜是北方的方言,比如我们这儿说一串葡萄,那儿说是一嘟噜葡萄。我们这儿农村会有人家晒辣椒干,串成一串,那儿叫一嘟噜辣椒干。一嘟噜就是

生:一串的意思。

师:看来同学们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很好。那课文读得怎样呢?这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谁愿意来读读。

出示:夹竹桃不是最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听说我们班同学朗读水平特别高,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大胆地表现自己。你想读对不对?就请你好吗?

生读

师:对不起,老师打断一下,看清楚了,是对我说来。

生继续读

师:不错。要勇敢地表现自己,还有谁愿意再来读读?

生读

师:从你流利地朗读中老师知道,你课前预习得很充分。

孩子们,俗话说学贵有疑,读了这句话,你心中有怎样的疑惑?

生:为什么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板书:最留恋

师:你很会读书。

我们不仅要学会提问,还要学会去解决问题。

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回答了刚才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不知道你们预习时有没有留心?

没关系,我们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作者爱上了夹竹桃?

生浏览课文

生: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出示: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师:你们同意吗?谁再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一生读

师:再读读这句话你又有怎样的疑问呢?

生:夹竹桃带给我怎样的幻想?

板书:幻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文中的韧性是什么样子的?

板书:韧性

师:我们班的同学真会读书,两位同学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

一提到韧性这个词,你想到的是哪些词语跟它意思差不多?

生1:坚韧

生2:柔韧

师:韧性就是柔韧不易折断的品质。课文中有个自然段就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你们找到了吗?

生:第四自然段

师: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出来了。从同学们刚才的表现中,老师知道,课前大家预习得很充分。我们班同学预习习惯非常好。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夹竹桃,去感受夹竹桃的韧性。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能体现夹竹桃韧性的语句,在心里多读几遍,也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生默读,师行间巡视。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从哪句话中感受到了夹竹桃的轫性?

生: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师:哪位同学也找到的这句话?请你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能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你从哪些关键词当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生:无不奉陪

师:无不奉陪就是什么意思呀?

生:坚持到最后。

师:你读出了它坚持到最后。那无不奉陪是个什么句式?

生:双重否定句

师:你还知道双重否定句,了不起。如果把它换成这样的句式,你觉得哪句好一点?

出示句式比较

生:无不奉陪语气要强烈。

师:双重否定的句式可以加强句子的语气,表达的意思也更明确了。

那能把这句话也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改一改吗?

出示练习

生:大家听了劳动模范的报告,无人不激动万分。

师:相信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会尝试用一用这样的句式。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

一生读

师:还有哪些词也体现了无不奉陪?

生:一直

师:一直、一直。夹竹桃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报春的迎春花一直到傲霜的菊花,它无不奉陪。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

生:韧性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一生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株充满韧性的夹竹桃。

夹竹桃到底陪伴了哪些花呢?让我们一起去季老的小院看一看吧!

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谁愿意为我们来读读这段话。我们班哪位同学读书比较好?一下。

生一名同学

师:其他的同学思考:你在季老家的小院看到了哪些花?

一生读第三自然段

师:果然是我们班的朗读高手。

季老家小院的花可真多,可以说常见的是应有尽有。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都有哪些花?

一生介绍花名

师:有这么多花呀。读了这段文字,你心中又有怎样的疑问呢?

生1:为什么那么多花不写唯独写夹竹桃?

生2:为什么写这么多花,不提夹竹桃?

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介绍了这么多种花,却只字未提夹竹桃?这不是跑题了吗?对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看的?

生:衬托对比出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真会读书,都知道衬托对比的方法了。

是呀,作者就是用衬托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夹竹桃的韧性。我们在以后的习作中也可以上这样的写作方法。

师:夹竹桃和这些花相比,这点韧性显得是多么的

出示: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

生:可贵。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夹竹桃的韧性?

生: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出示: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

师:谁愿意把这句话再来读一读?

女同学中谁读书比较好?一名。

生一名同学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夹竹桃?

生:生命力旺盛的夹竹桃。

师:你抓住了哪些关键的字词?

生:一声不响。

师:一声不响、悄悄地,它在那里默默地开放着。

你还从哪些关键字词中看出来的?

生:从又这个词中我感受到了夹竹桃的韧性。

师:你很会抓关键词。

引读:一朵花败了,,一嘟噜花黄了,

师:就这样坚持着,向世人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一生读

师:我看到了一株默默而又生生不息的夹竹桃。

你还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它的韧性?

生: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出示: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能谈谈你有什么感受吗?

生: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夹竹桃旺盛的生命力和韧性。

师:从哪些关键的字词中感受到的?

生:和煦的春风、盛夏的暴雨、深秋的清冷、茂盛、衰败、无日不迎风吐艳

师:孩子们,你们想象一下,伴着和煦的春风,许多花

生:竞相开放。

师:而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伴着盛夏的暴雨,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伴着深秋清冷的凉风,夹竹桃看不出

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

师:也看不出

生: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

师:无日不

生:迎风吐艳。

师:这无日不迎风吐艳和我们刚才的无不奉陪句式是一样的。

出示句式比较

师:比较一下哪个更好?

生:文中。

师:显然文中句式表达的意思更强烈一些。

出示句式练习

师:老师相信这个练习一定难不倒你们。

生:小明是个小书迷,他无日不看书。

师:也希望我们同学,每天都能看一点书,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对我们以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刚才我们一起走近夹竹桃,感受到了它的韧性。此刻,你喜欢上夹竹桃了吗?

生:喜欢。

师:就让我们向它毫无保留地表达我们的爱意吧。捧起书,一起读第四自然段。

生齐读

师:好一群夹竹桃的知己啊!

自古文人多爱花,王冕爱梅,陶渊明爱菊,季羡林先生为何对夹竹桃情有独钟呢?从他的经历中我们或许能找到原因。

出示季羡林的生平

师:快速浏览这段文字,相信你们对季羡林会有更深的认识。

生浏览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季羡林的一生是充满坎坷的。

师:你读出了他的坎坷经历。

生:他具有夹竹桃一样的韧性。

师:是呀,他就像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一样,一路坎坷地走过来,最后坚持下来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他仿佛看到了他

生:自己。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文字,相信你会有更深的认识。请男同学来读读。

出示第四自然段

男生齐读

师: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看着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季羡林先生的喜爱之情油然而生,难怪他这样说

出示: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师:女生读。

女生齐读

师:刚才我们一起走近了夹竹桃,走近了季羡林。喜欢夹竹桃吗?喜欢季羡林吗?想说点什么吗?可以对夹竹桃说,可以对季羡林爷爷说,也可以对自己说。拿起笔写下你的内心独白吧!

生写感受,师行间巡视。

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你此刻的内心感受。

交流

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夹竹桃的韧性。对于一开始有同学提出的,夹竹桃会引起作者怎样的幻想这一问题,我们下节课再来探讨。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样的作业。

出示作业:

1.背一背: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让这充满韧性的夹竹桃在我们心中开花吧。

2.读一读:季羡林的原作《夹竹桃的传说》,感受文学大师的优美文字。

设计理念: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本节课,意在从学生的疑问处入手,激发探究的欲望,引领他们品读质朴的语言文字,理解语言,自主释疑。在感受过夹竹桃的韧性后,补充作者资料,进一步感悟作者如何写出它的韧性的,并通过此来感受季老那独特的语言风格,学习对比衬托、欲扬先抑等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习得语言。

教学反思: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自己虽然努力了,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回顾这一节课,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对强势,主体的自主性受牵制,所给阅读、思考的时间还不够充裕。朗读机会虽说很多,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指导是不够到位的,虽然在老师的提醒下他们的朗读有一定的改善,但也只是语调轻重上的改观,没有显著的进步,也仍未从内心品悟到夹竹桃的韧性。

其次,整体把握文本的过程被淡化。本课的段落大意提取并不难,经过充分预习的他们完全有能力把握,因此我将其安排在检查预习的环节。由于刚由新老师上课,又是第一节,学生似乎有点紧张,发言不够积极,我呢,便在说出写了夹竹桃的花色、韧性后掐断,进入字词的检查,本打算权当做了解他们的基点,待抓住最后一节的学习后再借助板书将花影及引起我的幻想顺便补充进去,随之小结一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总体印象。再说,读词语难度系数不太高,可缓解一下学生的紧张情绪。然而,实际的效果没有达到预设,给人的感觉是没在意文本主要内容的把握,此中的遗憾会给以后的教学以提醒甚至强化。

再次,正如陈所长提出的,本节课没能从宏观上,把整个单元内容串联起来,足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感受大师语言的平实、质朴,借物抒情写法的独到与精妙。如果课前备课时,能充分考虑到这一点,或者团队成员能适当引领一下,将单元主题融入本课教学,深入关注作者的表达方法,相信会有别样的精彩。

最美的风景在路上,以后的教学,更需静下心来研读文本,真正实实在在走近学生,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将学习到的教学理念切实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不止,反思不断,促进自我成长。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