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小编整理了赤壁赋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赤壁赋导学案由华夏集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了解关于作者生平、时代背景;

2、根据学法指导,准确断句和感受重读;

3、准确翻译句子,结合特殊句式和活用。

学 习重 点

朗读。读准字音,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赋的节奏、情感和韵味,力求语言通畅,读准字音。

细读。理解字词;自读诗句,运用华夏集、看注释、联系诗句等方法理解疑难。

学 习难 点

重音和节奏的把握。

准确翻译句子,结合特殊句式和活用。

预习过程

1.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1037-1101),北宋 、 。字 ,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与父 弟 ,合称三苏。

2.文体

赋的名称最早见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佳作。

赋着力于 ,较多地选用 。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 。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

3、方法点拨:重音和节奏

(1)读出重音。一般地,着重强调的动词、韵字要重读。动词重读,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韵字重读,如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疑词重读,如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2)读出节奏。断句在关联词之后。如: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主学习 &展示

1、注音

壬戌( ) 举酒属( )客 歌窈窕( )之章 冯( )虚御风

桂棹( ) 倚歌而和( )之 愀( )然 舳舻( ) ( )

山川相缪( ) 酾( )酒 横槊( ) 渔樵( ) 江渚( )

匏( )樽 蜉蝣( ) ( ) 扁( )舟 扣舷( )

狼藉( ) 枕藉( ) 嫠( )妇 是造物者无尽藏( ) 也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12节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凌万顷 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 虚御 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 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 兮溯 流光 。渺渺 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 歌而和 之。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 。

合作探究 &展示

1、朗读1、2自然段,翻译句子。

⑴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⑵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⑶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⑷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文意感知

第一节,作者用 、 、 、 等词语形容长江

月夜的景色,体现了自然环境 、 、 的特点; 又用 、

、 等词语写出了身在此景中的主观感觉。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

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的乐趣,溢于言表。

第二节,作者用 、 的写作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箫声的悲咽低

回的特点,从而使情感由喜而悲。

巩固落实

1、标出重读和停顿。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作业:完成《创新设计》预习作业之1、2、3

拓展阅读

1、作者资料

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苏轼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1082年秋、冬,先后两次游览了黄州附近的赤壁,写下这两篇赋。这个时期,作者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有同名书法作品《赤壁赋》。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报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2、《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赏析:上阕集中写景。开头一句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水浩浩荡荡,滔滔不绝,东奔大海。场面宏大,气势奔放。接着集中写赤壁古战场之景。先写乱石,突兀参差,陡峭奇拔,气势飞动,高耸入云仰视所见;次写惊涛,水势激荡,撞击江岸,声若惊雷,势若奔马俯视所睹;再写浪花,由远而近,层层叠叠,如玉似雪,奔涌而来极目远眺。作者大笔似椽,浓墨似泼,关景摹物,气势宏大,境界壮阔,飞动豪迈,雄奇壮丽,尽显豪放派的风格。为下文英雄人物周瑜的出场作了铺垫,起了极好的渲染衬托作用。

小结反思 (谈本节课的收获、遗憾,送给自己一句话)

以上就是华夏集小编跟大家分享的赤壁赋导学案的全部内容,导学案中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针对性的设置。最后,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