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一、探究文章的主旨及现实意义;
二、鉴赏文章独特的美。
【学习重点】
领会文章的主旨及对现实生活的思
【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
罗伯特·富尔格姆,美国当代作家、哲学家。在他的经历中,他当过干活的牛仔、民歌手、IBM公司推销员、专业画家、教区牧师、酒吧调酒师、绘画教师和父亲。他和他的妻子住在西雅图的一座船屋里。
主要著作《我一躺倒,身下就起火》。
1、自读这篇课文,画出那些对你感触比较深的信条,并在旁边适当作一些批注。2、研读“十六条”:把文中列举的“十六条”按 “怎样做事”、“怎样为人” “怎样生活”归类。
3、本文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强调什么?
4、作者列出这些最基本的信条有什么意义?
明确:人们常说,真理是朴素的。又说,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表达最复杂的道理。对于应该怎样生活、怎样做事和怎样做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没有固定的衡量标准,使一般人难以把握、望而生畏。作者却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且讲得机智、幽默,充满温情,容易为人们所接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些信条“贴近真实,清晰明了并且坚实可靠”,便于大家信心十足地去实践,并获得成功。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说过,他之所以能得奖,原因就在于他实践了幼儿园中学到的那些基本的信条。
6、“要承认奇迹。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儿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作者要阐明的是什么道理?
明确:要承认奇迹。有很多东西我们没有办法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可是,事实就是这样。也许我们还没有办法探究出它为什么这样,可是它已经是这样了。那么对于这个规律,我们就要遵守,要承认它,尊重它。
5、思考与探究: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示?你认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热爱生命》 :
① 以议论为主,间有叙述
② 对比论证的运用
③ 语言正统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① 对比论证的运用
② 语言简洁而富有警示意义
《信条》:
① 从小事入笔,小中见大,平凡中寓深意
② 语言透彻,简洁,语义丰满,富有渗透力
1988年,巴黎的一个聚会上,有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获得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微微一笑说:“在幼儿园。”我想那位诺贝尔获奖者,并不是哗众取宠,他只是想告诉我们要返朴归真。美国当代作家富尔格姆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这篇课文,听一听富尔格姆的信条。
【课后作业】
对比《短文三篇》与《湖心亭看雪》,比较中西方随笔的不同。
附: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
①此文描写西湖雪景,如诗如画,情趣盎然。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中。②崇祯五年:即1632年。③更定:入夜人静后。古人把一夜分为五更,一更约为两小时。 ④挐(ráo饶):通“桡”,船桨。此指用桨划。⑤毳(cuì翠)衣:皮毛衣。⑥雾淞:寒冷天雾在树上凝结成如雪一样的松散水晶,也叫树挂。沆砀(hàngdàng杭去声荡):天地间白茫茫的水气。⑦长堤:西湖中的苏堤。⑧大白:大酒杯。⑨喃喃:小声念叨。⑩相公:原本是对宰相的尊称,宋元以后成了对人的尊称。
明确:中国传统随笔大多篇幅短小,抒写自由,一般借景、借事抒情议论,含蓄隽永,质朴自然。西方作家的个性张扬外露,因而随笔更敢于坦露作者的内心,更注重表达作者的个性,相比较中国传统随笔,他们较少描写、叙述,而注重说理、议论、思辨、哲理,主要功能是启人心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