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雨霖铃》导学案6

《雨霖铃》导学案6

《雨霖铃》导学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感情。

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掌握赏析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与鉴赏相结合。

预习提纲:

一、知人论世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家中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因为做过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他通晓乐律,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二、解题

《雨霖铃》也写作《雨淋铃》,本来是唐太宗时教坊大曲名。来源于唐明皇李隆基与其爱妃杨玉环的悲欢离合的故事。唐明皇在南下逃亡的途中,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已在马嵬(wéi)坡缢死杨玉环。后唐玄宗入蜀,到了斜谷的时候,霖雨连日,他经过秦岭栈道,耳闻铃声,勾起了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三、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四、走进文本

朗读(把握节奏,感受情感)

雨 霖 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初读★提示: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读通文义,初步把握感情。

(二)品读

★思考:读《雨霖铃》,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作者的“伤离别”是如何体现的?请找出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内容+手法+感情)

(三)拓展悟读

★思考:拓展鉴赏柳永的《蝶恋花》《雨霖铃》,两首词的情感相同吗?请在《蝶恋花》中找一处句子进行鉴赏。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⑴伫(zhù)倚危楼:长时间倚靠在高楼的栏杆上。伫,久立。危楼,高楼。

⑵望极:极目远望。

⑶黯黯(ànàn):心情沮丧忧愁。生天际:从遥远无边的天际升起。

⑷烟光:飘忽缭绕的云霭雾气。

⑸会:理解。阑:同“栏”。

⑹拟把:打算。疏狂:狂放不羁。

⑺强(qiǎng)乐:勉强欢笑。强,勉强。

⑻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十九首》:“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⑼消得:值得。[2-3]

课后作业

背诵默写《雨霖铃》

写“我心中的柳永”

资料链接:

关于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相济)

1、实写: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写: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关于柳永: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门外。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