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大潮的冲击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滑入了考试的轨道,对于文本的解读也更多了注重在对思想内容的挖掘和写法技巧的鉴赏上。包括我自己在内的越来越多的高中老师和学生甚至不再去注意文本朗读了,不再去体验和感受文本的情感内涵了,不再在意情感的熏陶、心灵的滋养了。为此我很苦恼,因为我也还在意分数。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作为教师,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立足课堂,把语文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我个人认为,语文课的灵魂就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包括阅读兴趣、阅读领会、阅读感动等。
营造情感氛围,在朗读体悟中拨动情感触角。要使学生真正进入文本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这样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氛围中自觉地走进文本所构筑的世界里。在《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的导语、图片、音乐,甚至PPT的出现方式,都是经过精心选择、设计的。我也曾为“朗读”与“自学反馈”环节的安排纠结了很久,经过反复推敲,决定把朗读环节放在先,这样可以为整堂课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拨动学生的情感触角,也能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师生合作的朗读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不仅为“自学反馈”打开了通道,也为鉴赏、交流、分享提供了情感前提。从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看,这样的情感拨动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在朗读之后,我们还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与多维的评价,以激发学生更多的热情与兴趣。甚至在鉴赏、交流、分享的环节中还可以插入学生的体验朗读,让学生读到情深处,读到落泪时。即使在一堂课上不能完全做到,但我力图为学生打开这样的情感闸门。我想,如果师生的朗读让班级安静了,就说明他们入境了;如果学生的朗读让他们动情了,就说明他们反省了,也许从今以后,他们再也不会冲着母亲大喊大叫了;如果朗读到落泪了,就说明他们的心也潮湿了,那么他们的心一辈子也不会感到疲倦,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了。
链接心灵通道,在分享交流中引发情感共振。会学习是一个人的终身不可或缺的本领;与同伴一起学习,相互促进,互启智慧,是学习中最快捷的方式之一。《落叶是疲倦的蝴蝶》教学设计的第二部分的学习环节就是要学生在分享与交流中沟通心灵,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得非常到位,学生踊跃发言,有的学生甚至连续几次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渴望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展示给同伴,希望得到同伴与老师的评价。他们也能够在交流中充实、完善或纠正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合作性,也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观察中我发现了许多可喜的现象,当一个学生发言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倾听,有的点头同意,有的小声反驳,有的善意提醒,有的跃跃欲试……交流分享得越多,说明学生深入文本得越多,说明学生感情共鸣得越多。解读文本的技巧固然不可忽视,但深入文本,发掘文本的深层内涵,从文本中汲取心灵的养分要比技巧有意义得多。我想,那个认为“作者抱怨时间的匆忙而感无奈”的学生,经过了几个轮回的碰撞,一定不会再来抱怨时间了,一定会珍惜现在拥有的亲情了。这个坏节也存在遗憾,那就是时间不够充裕,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我一定要让学生对自己有感触的段落进行感情朗读,参与的学生越多越好,还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触点,是什么事情促发他对这段文字有感动。这个环节应该是心灵滋养的最好契机。
撞击心灵火花,在讨论质疑中提升情感体验。带着情感去阅读,带着体验去感悟,不同的人,对于文本的理解和体悟也是不一样的。教学中设计这个环节,其目的不在于弄懂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的意思,而希望学生能在与同伴讨论质疑的过程中产生心灵的撞击。记得这个环节学生的参与活动也是非常活跃的,他们发出疑问,然后讨论解决,有争论,有赞同。我参与了学生的讨论,不过,我发现同学们在作者诗化语言方面也存在一些障碍,一定的语言鉴赏也是有必要的。最后,同学们提交了提问卡。说实话,在提交提问卡之前,我的心理一直在打鼓,总是担心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会不会都不着边际,这样会影响教学进度,更主要的是难以掌控课堂教学。但是,当我从组长那里一一接过提问卡的时候,我的心踏实了许多,虽然学生的问题说得不怎么流畅,但学生都问绕着“对家乡情感”与“对母亲情感”这两大方面来提的。讨论解答疑难的事实证明,学生在讨论质疑环节中的确是动用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的确是在文本心灵的深处行走。这个环节的遗憾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展示学生的问题,然后把这些题归类,再由学生讨论解决。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感悟体验”就是这个心灵撞击后的提升,让学生在心灵感动的基础上思考生活,反思并纠正自己的行为,叩问自己的灵魂。如果不是借班上课,后续的交流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一堂课也许很难完全实施自己的教学想法,但一堂课至少能显现基本的教学理念。其实在《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的整个备课和教学过程中,作为参与者之一的我也一直在感动着,我一直在叩问自己: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是否有利于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因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当我用自己的体验深入文本的时候,我常常为之感动,感动之余,就思考如何用这种感动去感染学生,让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灵的鸡汤,让他们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滋养,愿他们不再为生活的种种而感到疲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