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老王》课堂实录2

《老王》课堂实录2

《老王》实录

课前学生充分预习课文。上课开始,我在黑板上板书“王老”二字。同学们看后,异口同声大叫“不是王老,是老王”。同学们发现了老师的错误,乐呵呵地,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

我说:“写成‘王老’行不行呢?”

生:“不行,‘老王’他是个平凡的人,连名字也不被人知道。‘王老’好像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有点尊敬的味道。”

我说:“巴金老了的时候,我们叫他——巴老,我将来老了你们叫我什么?”学生齐答:“严——老。”

我笑眯眯地说:“谢谢同学们!大家读了课文后,对老王有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评说老王。用‘老王是个____的人,表现在’的形式表达出来”。(学生纷纷发言。)

生:“老王是个不幸的人,表现在他瞎了一只眼,住在破落大院的塌败的小屋里。”

生:“老王是个孤独的人,表现在他没有老婆,没有孩子,精神孤独。”

生:“老王是个勤快、本分的人,表现在他每天跑上三楼给‘我们’送冰,冰比别人大一倍而冰价相等。”

生:“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坚决不肯收钱。”

生:“我不同意叶龙的表达,应该这样表达:老王是个善良的人,表现在他送‘我’先生看病不收钱,在‘我’非给不可的情况下。才勉勉强强收了钱。”

生:“老王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表现在他临死前送鸡蛋和香油给‘我’家。”

(用这样一个句式来评说老王,既训练了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又让学生对老王这个人物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这个基础上,我问学生如果只用两个字来评说老王该怎么评,学生讨论回答后,我板书:苦、善。

我接着说:“同学们,有看电影电视流泪的体验吧?那是感动,是共鸣。读文章也应如此。文中哪些句子敲开了你的心扉?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哪些文字让你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哪些场景引起了你对往日某段生活或某个场景的联想?哪些妙语让你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请你拿起笔在书上做好批注。然后,我们一齐来交流分享。”(5分钟后)

生:“我觉得第8段的肖像描写很感人。‘他面如石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的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的白骨’。文中运用比喻手法,借僵尸骷髅外表的恐怖干枯形象和不经打的特点传神地写出了老王因病痛折磨而变得恐怖、瘦弱的特点,字里行间充满深深的同情。”

生:“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从没有’三字表明老王老实本分,没有占我们便宜或欺负我们的意思。”

我说:“‘大概’一词可否删去呢?”

生:“‘大概’表示我们的推测,并非老王的想法。”

生:“他活命靠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了。”第一句话交代了老王的职业身份,作为单干户,他的三轮车是破旧的,体现他生活的贫困。后一句说明他是个老光棍,无儿无女,侄儿又没出息,他非常的孤独。在这个世界上,他像个孤独的游魂,灵魂的孤独是最痛苦的“老王多么可怜!”(同学们热烈鼓掌)

生:“刚才郭婧说的那段肖像描写,让我想到了《巴黎圣母院》中的加西莫多。这位敲钟老人,外貌丑陋不堪,却有着金子一般善良的心;而那位主教,表面道貌岸然,而内心龌龊无比,时时觊觎爱斯美拉达的美貌。”

我说:“他读出了联想,从课本内延伸到了课外。大家要向他学习。顺便问一下,有谁知道雨果为什么要写加西莫多?”(众生无言)我说:“大家都不说,那我点一位学生回答,请大家做笔记。严文清。”(我把自己作为学生一员点起来答问,学生都笑起来)

我说:“这体现了雨果创作的一个原则——美丑对照。他认为光明与黑暗并存,文明与愚昧共生。于是就有了主教这样外表漂亮道貌岸然而内心丑恶、人格低劣的伪君子。”

生:“‘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这句话中,用‘好’和‘大’两个修饰词,表现了‘我’很感动,‘我’对老王充满感激之情,朴实的语言中包含深情。”

我说:“同学们都走进课文,读出了文章滋味。我们还要提出阅读中产生的问题来。从哪些方面去提自己不懂的问题呢?如文中你不懂的词句,结构上、内容上你不懂的地方,也可就课后练习提问。”

生:“刚才郭婧说的第8段的肖像描写,我觉得所用词的感情色彩有点问题,作者描写老王像棺材里倒出的僵尸,像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皮,这让人怀疑作者是不是真的同情老王,运用这样的语言是否与作者的情感不谐调?”

我暗暗佩服提问同学的语言感受能力。课前我查了一些有关资料,其中有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但我还是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于是我说:“我对这个问题亦有同感,有没有人能说说作者用词为什么这么‘缺德’?”

生:“我觉得作者是故意这么写的,她用这么冷酷的语言来描写老王,表现了老王的身体衰弱,行将就木,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引起我们内心强烈的震撼,让我们对老王这个善良的弱者产生深深的同情。”(教室里一片掌声)

“讲得太好了!”我赞赏地说,“有没有人有不同的看法?”

生:“我觉得老王这么好的人,如果作者用带有同情的语言来写,我们更容易接受,作者用这么阴损缺德的语言来描写老王,令人确实有点不舒服。”

我点拨道:“你心里不舒服,老王的惨相在你心里打下了烙印是不是?作者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请同学们把这几句改成带有同情的语言,与教材相比看看表达效果怎样?”

生:“他面色灰暗,两只眼上结着一层翳,看不出哪只眼睛是好的。他真可怜,他瘦得只剩下皮包着骨头,仿佛一堆就要倒下去跌散似的。”

“改后的表达效果如何?”我问。

学生七嘴八舌:“不好”,“没给强烈的视觉冲击”,“难以引起心灵的震颤”。

我补充道:“同学们真了不起!同学们的两种观点和我在资料上看到的一样。大家在争辩的过程中,认识水平提高了,鉴赏能力提高了,对吧。”(同学点头)

生:“我有个问题弄不懂,文中‘我’一家对非亲非故的老王给予了一些帮助,而文章结尾却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感到愧怍?”

“这真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啊!”我看到同学们提出了触及主题的有价值的问题高兴地说,“哪位同学先说说‘我’一家为老王做了哪些事?”

我请同学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我一家给了老王哪些帮助?‘我’为什么感到愧怍?”(学生讨论5分钟)

生:“‘我’一家人给了老王三方面的帮助:第一,别的乘客不坐他的车,‘我’却常坐。第二,‘我’女儿给老王吃鱼肝油治好了他的夜盲症。第三,询问只有一位顾客的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表现了对老王的关切。文中‘我’的一家十分同情老王,而无力给他更多的帮助以改变他的命运,因而感到愧疚。”

我进一步逼问:“‘我’一家为何能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这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境界?”

生:“佛曰:‘众生平等’,可能‘我’一家具有平等观念,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互心吧,他具有人道主义情怀。”

我赞赏地补充:“说得好!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个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权利。我们应关心尊重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尊重他们的人格,维护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促进每一个人的发展,也就是要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正因为作者有平等的观念和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她才觉得对老王的关爱还很不够,所以感到愧怍。请同学们记下关键词:平等观念,人道主义精神。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提问。”

生:“文章开头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第6段又说‘我自己不敢乘三轮’,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一生站起来,从容不迫地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是因为‘我’同情老王,想给老王一点帮助。这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事。‘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是因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挨整,如果‘我’坐老王的车就被人认为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

我赞赏地点评道:“商文杰同学读文学作品懂得结合时代背景去思考,高明!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了吧?”

一位平时发言不多的学生举起了手,他说:“第10自然段中‘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这里‘十个二十个’与‘多得数不完’是不是矛盾了呢?”

生:“不管送了多少个鸡蛋,对贫困的老王来说都是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感受到了这份真情,所以觉得数不完。”

我补一句:“千里送鹅毛。”同学们齐答:“礼轻情意重。”

我说,“作者已用朴实自然又包含情感的语言将老王这个勤劳、善良、朴实而又悲苦的人物形象深深地烙在了我们心上。同学们,你发现自己身边的‘老王’了吗?你该怎样对待他?”

生:“我们身边有很多‘老王’,像扫街的环卫工人,擦鞋的大嫂……”他们都是卑微的,但都在为这个社会默默地奉献,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如有可能应给他们提供帮助。”

点评

咂摸出语文的味道

本课实录最大特点是能引导学生深入细细地品味语言。

就大框架而言,可分为从“整体感知”到“情感体验”再到“分析研究”三个步骤。“整体感知”部分采用一个句式来评述人物,设计巧妙:“情感体验”部分,用亮点批注的方法让学生分享各自读懂的感受:“分析研究”部分则着重就尚存疑惑的内容进行互动交流,以对话沟通促进思想。整个过程中,教师能够适当点拨,及时引领.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而这一切,都以文本为依托,从具体的语言中读出滋味和神韵。尤其对那些传神之点和疑难之处,用劲更多,如对老王肖像描写的情感倾向问题所做的剖析。

这篇文章涉及的社会背景离学生比较远.老王的生活环境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基本上是陌生的.适度的背景介绍就成为必要。可能严老师在引导学生“充分预习”时已经实施了这一环节,否则,学生很难到位地理解“文革”中特殊的人际关系,对文本中所提到的“幸”与“不幸”也殊难体会。文本解读过程中有着概念化的味道.如学生在分析老王每天跑上三楼送冰,冰比别人大而价钱相等的行为时,说这是“勤快、本分”,送香油和鸡蛋是“感恩”,等等,这样讲固然不能说是错的,但我觉得这样的体会是简单化了。

还有“老王”与“王老”的辨析不乏意义,但“严老”这样的搞笑说法.与整个文本所呈现的深切凝重的情感不甚合拍。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