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主旨
作者通過「庖丁解牛」的故事,說明養生之道在於順應自然,才能保護身體和天性,頤養精神,享盡天年。
二. 段落大意:
全文共五段,可分兩部分:
(1) 第一段,全文總綱,論述養生之道,提出只有依循自然之道作為養生的經常法則,才可以保身、全性、養親、盡年。
(2) 2 - 5段,通過「庖丁解牛」的故事,說明養生的道理。
第二段,描寫庖丁解牛的本領十分高明,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第三段,文惠君對庖丁精湛的宰牛技術表示讚嘆。
第四段,庖丁解釋他的宰牛技術如此精湛的原因。
甲他解牛用的是「道」,比一般技術高明。
乙宰牛三年,己目無全牛
丙現在更做到根據牛的紋理來運刀,牛便迎刃而解。
丁以「無厚入有間」,故其刀用了十九年,宰牛數千,刀刃仍如剛從磨刀石磨過的一樣,完整無缺。
文惠君聽後表示領悟到「養生之道」。
三. 思考題
(1) 試說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一段文字之寓意。
答:這段文字的寓意如下:
莊子認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我們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窮無盡的知識,是一件危險的事。
人應該忘卻善惡的觀念,這樣才不會有心為善而去追求聲名,有心為惡而去觸犯刑法。
人們必須順著自然之道,作為日常生活處世的法則,才不會傷身害性。
(2) 何謂「養生主」?
答:「養生主」有兩種解釋:
把「養生」二字連讀,意為「保養生命」,在這裏,「主」是指主要的道理或方法;
把「生主」二字連讀,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這裏,「養生主」指「保養精神」。
(3) 莊子怎樣借解牛來比喻「養生之道」?
答:莊子借「庖丁解牛」的寓言說明「養生之道」。
他以「刀」喻「生命」,「刀刃」喻「自然本性」;牛身筋骨錯雜處喻世上紛繁的事物。庖丁解牛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遊刃於骨節的空隙,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比喻人如能順應自然,無論事物如何紛繁,也可應付裕如,那麼便本性無傷,天年盡享了。
至於「良庖」解牛,用刀來割筋肉,則刃易損而刀易廢,比喻不善養生的人,容易傷性毀命。「族庖」解牛,用刀來砍骨頭,更易毀刀。有意養生的人,應引以為戒。
(4) 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你是否同意這種說法?試述己見。
答:人的一生是無法窮盡所有知識的,但可以繼承前人所積累的知識,少花時間,少走彎路。
假如按照莊子的說法,放棄追求知識的話,則會變成愚昧無知的人,社會也就停滯不前,無法進步了。
(5) 試綜合《庖丁解牛》一文內容,說明庖丁宰牛數千,而「刀刃若新發於硎」的原因。
答:原因如下:
以道宰牛 ---庖丁初入行時,用技術宰牛,眼中見到的是整頭牛,但三年後,未嘗見全牛;十九年後更提高到神乎其技的「道」,所以解牛時便能靈活運刀,不致損害刀鋒。
依乎天理 ---庖丁靠精神意志宰牛,而非靠感官。他順著牛體組織的空隙運刀,不會碰到經絡和筋骨結合的地方,更不會碰到大骨。
小心謹慎 ---庖丁在遇到筋骨聚結的地方,就小心謹慎,全神貫注,看準了下刀的部位才輕微動刀,絕對不會亂砍亂割,故刀不會受損。
(6) 庖丁解牛的三個階段,各有什麼特點?
答:庖丁初解牛時,不熟牛的生理結構,眼中看到的,是龐然大物的牛,感到無從下手。
三年後庖丁對牛的生理結構瞭如指掌,對牛體各個部位的特點也都一清二楚,解牛時,面對的已不是整頭牛了。
十九年後,庖丁掌握了養生的道理,解牛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意從容刀,而無須要感官接觸。
(7) 莊子借「族庖」、「良庖」和「庖丁」比喻哪三種人?試加說明。
答:「族庖」比喻做事固執蠻幹的,他們的精神容易受到損害。
「良庖」比喻較會處事的人,但因執著於解決問題,不識變通,他們的精神也會受到損害。
「庖丁」比喻能夠「緣督以為經」的人,他們懂得順應自然之道,他們的精神不會受到損害。
(8) 文惠君聽完庖丁介紹解牛經驗的說話後,表示已明白「養生之道」了,究竟他領悟到什麼?
答:庖丁所說的雖然是「解牛之道」,但其中的道理與「養生之道」彼此相通的。因此文惠君聽到庖丁說解牛時只要尋找關節的空隙,不可亂砍亂割,他便領悟到做事或治國都一樣,只要找出關鍵性的地方,順乎自然的天理去做,事情便可迎刃而解。
(9) 庖丁說他解牛完畢後,感到「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這兩句話怎樣補充說明「養生之道」?
答:庖丁將解牛看作是一種藝術,故完成解牛的全過程後,感到躊躇滿志,悠然自得。但他認識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故珍惜解牛工具的「刀」,將它抹拭乾淨,收藏起來。如果將庖丁這種做法放到養生方面去看,人順應自然生活,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應該好好地收歛自己的態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還是容易受傷害的。
(10)《庖丁解牛》屬於什麼文學體裁?有什麼特點?
答:《庖丁解牛》是一則寓言。寓言通常是一個故事,其中隱含某種道理,稱為寓意。寓言中用以寄託寓意的對象(人、神、事或物)稱為寓意本體,寓意本體不同,包含的寓意也不相同。
四. 寫作技巧
(1)佈局巧妙,結構嚴謹
(2)想像豐富,描寫生動
(3)比喻貼切,深入淺出
(4)修辭優美,富於文采
五. 會考題
(1) 試據《庖丁解牛》一文,回答下列問題:(97年試題)
文中「月更刀」、「歲更刀」、「十九年未更刀」分別代表哪三種不同的解牛方法?試略加分析。又哪一種解牛方法最切合本文主旨?為什麼?
莊子用了什麼說理方法?試舉出三項,並加以說明。
試解釋下列註有△號的字詞在句中的意義:
a. 已而為知 b. 者謋然已解c. 為善無近名
△△ △
d. 庖丁為文惠君牛 e. 合於《桑林》之舞
△△
f. 善刀而藏之
△
答: 三種不同的解牛方法:
a.「月更刀」:「族庖」解牛,以刀砍劈骨頭;
b.「歲更刀」:「良庖」解牛,用刀切割牛的筋肉時,能避開骨頭;
c.「十九年未更刀」:庖丁解牛:~
1. 順著牛體的自然肌理下刀,從筋骨、骨節間的空隙運刀;
2. 依順著牛天生的結構,不碰牛的經脈相連和筋肉盤結的地方,更不會碰著大骨頭;
3. 當遇到筋骨盤結之處,就特別小心謹慎,提高警覺,集中視線,動作緩慢,看準關節,才輕輕下刀。
最切合題旨的解牛方法:
庖丁「十九年未更刀」之解牛方法,最切合本文主旨。
原因:本文主旨在說明養生之道。莊子認為「緣督以為經」,凡事順應自然, 避開阻障不硬碰,遇到困難,小心謹慎處理,可以保身、全生、養親 和盡年。庖丁要訣在於「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順著牛體的自 然結構,以「無厚入有間」,於是刀刃無損,十九年仍鋒利如新,養刀如養生。
莊子說理的三種方法:
a. 層層遞進:~ 莊子把解牛的經歷分三個階段去寫:「所見無非牛者」未嘗見全牛也, 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把解牛技術逐層提升,「進手技矣」,進入更高層次的道。
b. 善用比喻:~ 莊子以庖丁解牛比喻養生之道。
c. 善用對比:~ 庖丁解牛前後之技術作一對比,初解牛時,無非全牛;三年後未嘗見 全牛;及十九年後,不以眼睛去觀察,從「有形」至「無形」,說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d. 善用寓言說理:~ 莊子透過庖丁解牛這寓言,具體說明養生的方法,使讀者從解牛的過程、方法及態度,明白養生的道理和方法,令抽象的哲理能具體化。
(以上四項、任答三項)
解釋字詞:
a. 已---(代詞)此、這樣。b. 已---(副詞)已經。
c. 為---(動詞)做。d. 為---(動詞)替。
e. 之---(介詞)的。f. 之---(代詞)代「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