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庖丁解牛》课文全析

《庖丁解牛》课文全析

《庖丁解牛》莊子

甲、主旨:

本文旨在說明養生的道理,莊子主張一切順應自然,故養生之道也要順應自然;而本文就以庖丁解牛為例子,說明這個道理。

乙、內容大要:

全文可分兩部分。

1.正面闡明養生之道:

1.1點明對養生之重視: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1.1.1 莊子認為人的生命是有極限,而知識卻是無限的,因此若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這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危險的。

1.1.2 莊子認為不如順應自然,不要給無限的知識危害有限的生命。

1.2提出養生之方法: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

1.2.1首先要打破世俗對「善」、「惡」、「名」、「刑」的觀念,不要讓它們束縛自

己,因為善惡無一定標準,為了獲得名譽而有意為善,或是畏懼刑罰而有意不為惡,都是不應該的。

1.2.2指出要養生,就要「緣督以為經」。「督」即是督脈,表示自然之道;「經」

是指不變的法則。意謂:依循自然之道作為養生的法則。

1.3指出養生之效果:

「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莊子認為順應自然,不特別有意作為,那便能保存自己,保存天性,甚至孝養父母,享盡天年。

2.舉出文惠君問庖丁解牛的寓言:

2.1先寫庖丁解牛之狀況:

「包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嚮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2.1.1庖丁解牛的動作既快且美:

2.1.1.1 清脆快捷:

他手所觸到的,肩膊所憑倚的,腳所踩踏的,膝蓋所抵住的,嘩的一聲,牛的皮骨便分離了。從庖丁手、肩、足、膝四個部位的動作,突出了庖丁解牛技術的純熟。

2.1.1.2 合拍優美:

刀的聲音,很有節奏,就像聽《桑林》、《經首》的樂章,誇張地表現庖丁的解牛手法富於節奏,具有美感。

2.1.1.3文惠君的讚嘆:

文惠君的讚嘆是對庖丁技術的高度讚譽,由此引入下文。

2.2次述庖丁對解牛理論:

2.2.1 庖丁解牛的理論,可分四個層次:

2.2.1.1述他解牛的經歷:

「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表明庖丁開始解牛時,技術仍未純熟;經三年訓練後,他就不把牛看成是一條整牛,因他對牛的結構已熟記於心。

由此反映他技術的精進。

2.2.1.2談他對現時解牛的感受: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現在,庖丁解牛的技術已很高妙,他不是以五官的感覺來解牛,而是以「神

遇」(即精神)。

庖丁能這樣做,是因他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順勢而為,按照牛的結構,從骨節空隙處動刀解牛。

2.2.1.3以「良庖」及「族庖」作襯托: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

「良庖」:用刀切割牛的筋肉時,能避開骨頭,每年換一把刀;

「族庖」:取刀砍劈骨頭,結果每月換一把刀。

通過良庖和族庖的描述,反襯庖丁的技術高超,指出他刀子用了十九年,宰牛數千,仍刀刃如新。

庖丁刀子用了十九年,仍然這麼鋒利的原因:

庖丁根據牛的構造,從骨節空隙處入手,以無厚的刀鋒,切入有間的空隙,故能遊刃有餘。

2.2.1.4說出解牛的特殊經驗: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

庖丁的技術已很高超,但並不是沒有遇到困難的時候。當他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時,他會小心謹慎,集中精神去應付,還要目不斜視,行動遲緩,輕輕下刀,牛最後便會如土委地般被解開。

接著,庖丁提刀而立,四下張望,得意洋徉,把刀子擦乾淨,收藏起來。

2.2.2 庖丁解牛的方法:

2.2.2.1 順著牛體的自然肌理下刀,從筋骨、骨節間的空隙運刀;

2.2.2.2 依順著牛天生的結構,不碰牛的經脈相連和筋肉盤結的地方,更不會碰著人骨頭;

2.2.2.3 當遇到筋骨盤結之處,就特別小心謹慎,提高警覺,集中視線,動作緩慢,看準關節,才輕輕下刀。

2.2.3 寫文蕙君的讚歎:

「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既表示文惠君聽完庖丁解牛之道理後的讚歎,並表示明白養生之道理,與前面發問互相呼應。

丙、庖丁解牛的寓意:

1. 莊子在文中所用的比喻:

事物

比喻

刀子

人的生命/精神

牛身體的複雜結構

世事的紛繁及障礙

解牛過程

人生的歷程

解牛方法

養生之道

良庖及族庖

良庖

族庖

未能參透事物所隱藏的道理

不能順著自然法則去做

不明事理,喜歡蠻幹

2. 莊子藉庖丁解牛所述的養生道理,說明:

2.1莊子以解牛為比喻,說出應世者處事好比解牛一樣,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找出

問題徵結所在,所謂「依乎天理」,能順其勢而為,事情才能被解決。

2.2解牛有時會遇到筋骨交錯的地方,好比行事遇到障礙,便要巧妙地避過,且加倍小

心謹慎,集中精神去應付;於是事情便可得到解決,生命便可以不受損,盡享天年。

2.3由於庖丁解牛得法,所以十九年而刀刃如新,這就好比人生處世,面對種種困難,

仍能保持完好的生命而不受損。

3. 寓言說理的效果:

3.1故事雖為虛構,然而含有勸戒、諷諭的作用。

3.2借此喻彼,使深奧的道理簡單化。

丁、論在證先的手法:

1.手法:前文先概括論說養生的道理,下文再舉出文惠君問庖丁解牛的寓言作證。

2.好處:

2.1文章的主旨能「開門見山」,呈現在讀者面前;

2.2突出主題,使人較易理解及接受;

2.3理例相輔,使人一目了然,避免只論而無證,所造成的空洞、枯燥的毛病。

戊、作者說理方法:

1.層層遞進:

1.1 莊子把解牛的經歷分三個階段去寫:「所見無非牛者」、「未嘗見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把解牛之技術逐層提升,層層遞進。

1.2 莊子以宰牛之道理去說明養生之道。「族庖月更刀」、「良庖歲更刀」,庖丁「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保養刀就如保養精神,逐層說明。

1.3 先寫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術,再以文惠君對庖丁之讚歎,引出庖丁對解牛的見解,最後寫文惠君領悟到養生之道,層層深入。

2.善用比喻:

2.1 莊子借「族庖」、「良庖」及「庖丁」對運刀解牛之不同方法,指出能否好好保養刀子,從而暗喻他們是違反養生之道的人,把養生之哲理具體而形象地呈現出來。

2.2莊子以庖丁解牛比喻養生之道。

2.3 莊子借「刀」、「牛」作比喻,牛體比喻在繁雜社會中要面對的事,刀就是人的生命,解牛的過程是人生的歷程。

3.善用對比:

3.1 莊子以有限的生命與無限的知識作對比,從而指出以「有涯隨無涯,殆已。」說明這是危害生命的。

3.2 以「族庖」、「良庖」的不懂運刀,令刀「折」、「割」,對比於庖丁的「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反襯庖丁技藝高超,而且深明解牛之道。

3.3 庖丁解牛前後之技術作一對比,初時解牛,無非全牛;三年後未嘗見全牛;及十九年後,不以眼睛去觀察,從「有形」至「無形」,說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4.善用寓言說理:

莊子透過庖丁解牛這寓言,具體說明養生的方法,使讀者從解牛的過程、方法及態度,明白養生的道理和方法,令抽象的哲理具體化。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