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两组》教案
教学思想:
1、本篇课文和以往的语文课不同,它的学习材料是两组图片。虽然都表现了反战的主题,但与前两篇小说相比,表现手法很不相同。图片把思想诉诸视觉,有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读图的时代,语文无所不在,教会学生解度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图片鉴赏的方法。
2、战争是残酷的,它揭示着血腥的杀戮,亲人离散的颠沛流离,战火硝烟中的摧残和毁灭。在这一堂课上,归纳出 “战争与人”的主题,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人的命运”,特别是普通人的苦难。人类必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启发学生珍惜和平,并思考如何制止战争。
教学目的:
1、通过图画和图片的文字说明把握图画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
2、通过几幅有关战争的图片,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增强他们的和平意识。
3、能为图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配上生动解说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学习本课的重点在于弄清画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搞清楚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到底是什么。
2、学习本课的难点就在于怎样去阅读一幅图片,明确他所包含的深层含义。
课前准备:
1、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课后利用各种媒体搜集一幅自己认为有震撼力的图片,为其拟写一个标题,配上一段解说词。再将完成的作业发到老师的邮箱里,或即时通过QQ发送给老师,然后打印一份带到学校准备与同学交流。
2、教师阅读并整理学生所发的作业,从中找出学生作业中的精品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再检查学生在搜图、读图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课上作进一步的指导。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优秀的摄影作品,也必然用定格的画面,来凝固一段历史,揭示一类现象,表明一种态度。因此,读图,其实就是读出历史的画外音,读出社会的复杂面。读图,也是在读生活,读人生。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任何艺术都是传达艺术家对人生、生命的思考。因此我们要常常读图、读文、读生活的画卷,读出自己精彩的人生。
今天,我们来学习《图片两组》,认真观察图片,想象图片背后发生的故事。
二、解读图一(教师示范解读)
【投影】
1、这幅图的中心人(事)物是什么?
(一个坐在地上大口哭泣的孩子。)
2、这幅图的环境背景是什么?
(坍塌的建筑物,一片狼藉。)
追问:地震还是轰炸?
3、情节想象:孩子的父母呢?为什么看不到尸体?
(虽然我们在图片上看不到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但是我们面对画面,似乎听到了飞机的呼啸,看到了硝烟中惊惶、呐喊、奔跑的人们。片刻间,妻离子散,阴阳相隔……我们能读到“历史的画外音”。)
细节观察:脸上的污迹(血迹),身上的衣服破烂,地上碎片凌乱。(战争的惨烈)
信息搜索:(读小说要了解作品的写作时代背景,读图也要知道拍摄的时代背景)日本轰炸上海火车南站,等候撤离的1800人,只有300人死里逃生。(轰炸)
三、读图方法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并以幻灯形式展示。)
【投影】
一看:看图片中的事物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
(其实艺术都是相通的。触类旁通,我们能否以阅读技巧的方式来解读图片?尤其是小说的解读方式?小说有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图片不也一样么?)
二想:结合图片给出的文字说明想象这一拍摄瞬间背后的故事。
三揣摩:关注细节,揣摩创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思考:思考图片的社会意义。
四、请同学从两组图片中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一幅,结合读图要领,体会图片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图片分析】
1、图二:
图片内容:表现从战场上归来的丈夫和妻子的拥抱。
细节:巨大而空旷机场,横放的拐杖,正拄着的拐杖,失去了一条腿,一只手臂在拥抱妻子。
联想:他们夫妻团聚了,当年一起出征的其他的人呢?空旷的机场怎么没有他们的身影?还可以想象他出征时迈着矫健的步伐的情景。
3、图三:
细节:枪,父子,哭泣的孩子,悲伤的父亲。
题眉:爸爸,别去!
联想:从此以后他们将天各一方,还能再见面么?也许他的父亲再也回不来了。
4、图四:
细节:若无其事、脚步从容的孩子,遍布尸体的路边
想象:孩子怎么一点都不害怕?
结论:孩子对死亡已经失去了恐惧感,其情感是麻木的,熟视无睹的。孩子的心灵遭到了扭曲,这是战争对人性的摧残。
【第一组图片小结】
每一幅图片都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这一个个悲剧的发生根源在哪里?
(战争,一切都源于战争。)
5、第二组照片
整体:胜利后,发自内心的欢呼和微笑。
图一:欢笑,鼓掌,所有的人。
图二:展现美丽的妇女,欢快的跑动,左上角的军人〈一个微笑,一个紧随其后〉展开丰富的想像,对和平的欢呼,对胜利的渴望。
6、文章中的图片,一共两组六张图片,放在一起共同去阐述什么?
(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求。)
五、拟写解说词。
说明文字:用平实客观的叙述让人了解图片的历史背景。
解说词: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合理的联想来传递图片的丰富内涵,增强图片的感染力。
【范例,投影】标题:《别过来!》
【解说词】
流浪在巴士拉城外的小女孩,又不幸地遇上了巡逻的美军,她吓坏了。眼睁睁地看着那背枪的士兵朝她一步步逼近,她竟迈不开脚步。小女孩使劲地咬住自己的小指头,满脸恐惧地望着那士兵,心里不停地默念着:别过来!求你别过来!
【任务】为图片取个标题,并配上一段解说词。(要求学生模仿写解说词,六分钟时间,分小组活动)
【过程及要求】
1、选定要解说的一幅或几幅图片。
2、为所选的图片取个标题,选出最好的一个标题。
3、每人说一段解说词,相互交流补充。
4、确定发言代表,在全班展示小组活动成果。
六、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图片,并向全班同学解说。
小组1,图三,题目“爸爸别去”。
小组2,图四,题目“午后漫步”。
(教师引导小孩没有恐惧感,坦然比宁静更可怕,表情麻木的经过满是尸体的小路,这小孩长大之后会怎样?学生:也许对生活很冷漠,封闭。教师,如果心中充满仇恨的话,就是一个人体炸弹。)
小组3,图二,题目“残缺的拥抱”,图三题目“握紧的手”。
(小组成员评价,突出人类对法西斯的痛恨,教师,是指向法西斯吗?指向的事一切发动战争的人,不管是归来和离去都给人带来伤害。)
小组4,“阳光消失在昏暗的街道上”。
小组5,第二组图一,“含泪的欢呼”。
七、课堂总结:
设问:评价各组各从什么角度来描述。
(小组1从战争的苦难角度,……)
【投影图片】看一组至今还让人们沉浸在战争的阴霾中的人们(的图片)。
(学生讲述看图后感。都是儿童的照片,涉及到亲情。人类到底为什么要战争?)
布什说:我们是为自由而战。
萨达姆说:伊拉克将为自己的国土、人民、宗教而战。
希特勒说:我们的目标是用任何方式进行破坏,以在全世界重塑国家社会主义。
斯大林说:我们是为保卫自己的祖国而战。
你说呢,你是如何看待战争与和平?
如果为了正义而战,请大家带上阿拉法特的一句话: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今天,我们带着沉重的心情研读了两组历史图片,透过摄影师定格的瞬间来审视战争对生命尊严的践踏。当我们结束这堂课的时候,世界上的战争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无辜的人在流血,这些图片就是无声的呐喊,让我们为和平而祈祷吧!
八、布置作业:
1、看图片【投影图片】,写一段解说词。
2、利用余暇时间,看一部经典二战电影,读一本有关二战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