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的教材设计独具匠心。模块名称叫“历史画外音”,目的就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体验图片内容和情感,从不同角度来思考并用较流畅的口语和准确的书面文字来表达历史的“画外音”。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看图说话(包括说个人感受、介绍图片)。这和一个人的说明能力是有很大联系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其概括和说明能力,特别是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二是撰写解说词。如何用文艺性的语言得体而有意味地书面表达,并能声情并茂地解说,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三是联系文学作品和现实实际。在鉴赏图片时,不失时机地融入古诗词、现代诗歌,让学生配乐朗读,紧扣语文的本质;战争仍在进行,战争的素材信手拈来,学生平时关心也较多,教师要精选来让学生体验,与图片相映衬,坚定学生追求和平的信念。四是要给学生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绽放。教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现在的学生似乎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因此学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这几幅照片,那样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编写本专题的主旨——“了解战争,呼吁和平”。教师应该从学生现有的经验出发,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真正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进而从内心深处发出和平的呼唤。
教学重点
紧扣语文本性,开展多种学习方式,不断加深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的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睡莲》曲、图片、资料卡片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战争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了解照片的时代背景。
3.以合理的顺序、充分的想象来介绍课文图片,并能用文艺性的语言来撰写解说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谈个人感觉;介绍照片,解说照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对儿童、对妇女、对整个人类的灾难性危害。
2.通过照片鉴赏、多种形式的诗歌朗诵、和平歌曲的学唱等形式,增强情感体验,坚定和平信念。
3.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抓取一瞬间,塑造典型,向课外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播放凄婉的《睡莲》曲子,并配以“战争”这两个醒目的大字。】
师 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战争史。人类,这一太阳系里最伟大星球上的最伟大的物种,自从步入文明时代的入口处之后,就是以这种姿态走到今天的——一只脚伴着和平的鼓点踏在耕耘播种的农田里,另一只脚伴着冲锋的号角踏在肉林骨莽的战场上;一只手高举站满和平鸽的橄榄枝,另一只手则高擎着沾满殷红鲜血的利剑。《战争的未来》一文中有一段著名的分析,大意是:从公元前1496年到公元1861年,中间跃达3357年的时间里,只有227年的和平岁月,而充满战争的时间却有3130年之久;说得更明确一些,每有一年的和平,就有13年的战争,和平与战争的时间比为1∶13。而在1861年之后直到今天,又发生了多少战争,叫人难以统计。人类的最大敌人,不是别的,正是人类自己,战争无一例外都是人为的,一只长矛,一次可杀一人;一发炮弹,一次可杀一群人;一团毒气,一次可窒息百余人;一颗原子弹,一次可摧毁一座中等城市;还有氢弹呢!还有正在研制的更可怕的武器呢!迄今,战争已吞噬了35.4亿人的生命,消耗的财富折合成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绕地球一周的金带。在这样的浩浩战争史中,无辜的弱势群体,比如儿童,比如妇女,又将面临怎样的屠杀和不幸啊!今天,我们就再次揭开历史的眼睛——历史照片来深味这浓黑的悲凉,来共同祈求和平。
推进新课
【多媒体显示第一个图片“上海火车南站废墟中的男孩”。】
师 作为二十世纪最惨痛的人祸,德、日等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带给世界的苦难和破坏是空前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战时的一切在人们的记忆中正日渐模糊。只有那些凝固了历史的传世照片,至今仍向人展示着一个个真实的瞬间。这张照片,时代背景是淞沪会战,地点是上海火车南站。我想请同学们谈谈看了这幅照片后的感受。谁先来说一下?
生 可怜的孩子,战争中最惨的还是儿童,我希望和平,永远不要有战争!!!
生 我实在说不出什么来,只觉得很窝火。我恨日本法西斯!
生 我真想投入到当时的场景中去,把这个可怜的孩子抱在怀里,紧紧地抱着他!
生 我憎恨战争!战争本来就是人类自残的行为!
生 无辜的群众有什么错?孩子有什么错?孩子知道什么是战争吗?孩子知道什么是死亡吗?在炮火轰炸的摧残下,他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只有哭泣。
师 面对着这样一幅照片,我只能无语凝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来控诉这场卑鄙的屠杀!
多媒体课件显示诗歌《失火的乐园》:
我丢失了自己的布娃娃/我再也找不到她/妈妈/你可听见这首歌/破碎的音符拒绝承载纯真的微笑/积木搭建起快乐的家/在轰鸣中摧毁/小熊小猫嬉戏的童话森林/在烈火中焚烧/连同我的身体/我的信念/妈妈/我看到你含泪的眼睛/一夜间烙刻着苍老的记忆/再也不能抚摸你晶莹的泪花/再也不能吟唱儿时的歌谣/妈妈/原谅我/地球已变成人间的屠场/而我的心呀/只愿跟着自由飞翔
【师生一起朗读。】
【多媒体课件显示第三幅照片“爸爸,别去!”】
师 大家看了这幅图片,肯定有自己的感受,有些话要一吐为快。别急,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看图。首先呢,看图要有顺序,或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从远到近,从近到远;或从中间到四周;或从人到景,从景到人。其次,你要边看边想,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一件什么事物,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再细看画面,了解事情发生的环境、地点,从景物和人物的衣着还可以分析出事情发生的时间;细看人物的穿戴和身材,想一想人物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细看人物的动作,想一想他们在干什么,是怎样干的;细看人物的表情,想一想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想一想整幅图画说明一个什么问题,作者画这幅画的目的是什么。也许再学会从一幅图的内容,想象出以前会怎么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那就更好了。看图方法,简要地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顺序观察,合理想象。
师 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介绍一下屏幕上的这幅照片。
生 我介绍的顺序是从中到外。照片中间是父子两个,父亲一只手抱着儿子,另一只手则握着一把冲锋枪。我们看这位父亲的衣着,帽子是很典型的二战时期反法西斯士兵的,再细看,他的衣领有个军队的徽标。这是位父亲,也是位二战时期的士兵。我们再来看人物的表情,小孩子大声哭泣,边哭边喊:“爸爸,别去!”胖乎乎的小手,胖乎乎的小脸。而他父亲,则用显得挺瘦的脸紧贴着小儿子的脸颊,深深地吻他。他表情很沉重,好像是在抽泣。
生 补充一下:父亲的一只手紧握着儿子的一只手,不忍放开。
生 我觉得这照片给人形成一种很强烈的冲击,原因就是:一只手紧抱着的是儿子,代表亲情,而另一只手则握着钢枪,代表使命。
师 那我们能否预测一下结局呢?
生 父亲必是无奈地、无限感慨地“抛”下儿子,乘上载车,消失在地平线上。
师 那儿子呢?
生 儿子哭得声音更大了,他张开双手要父亲抱抱,但双手空空,他望着父亲远去的车,边哭着边往前奔……
【多媒体课件再次播放《睡莲》曲子。】
师 画面是静止的,而且比较单调,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合理想象,静止的画面动起来了,单调的画面实起来了。通过这张照片,我们看到亲情被战争撕裂成了碎片。这只是一对父子俩,这只是一瞬,究竟还有多少这种悲情发生了或者正在发生呢?
【多媒体课件显示第三张照片“走在尸路上”。】
师 下面我们来分组为这张照片作解说词,希望同桌合作完成。不过,在大家动笔前,我们先来明确一下解说词的一些知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解说词?解说词就是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以收到宣传效果。根据内容不同,解说词可分为影视解说词、广播解说词、幻灯解说词、专题展览解说词、宣传画和图片解说词等。那么,根据我们平时对解说词的理解,请说说解说词有哪些特点呢?
生 解说词是供群众听的,是通过语言的表达来宣传和教育人的,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
生 我觉得它是通过形象的语言对事物和形象进行描绘,文艺性较强。
师 对,不过,写作时要注意什么呢?
生 我觉得必须具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要解说的事物和现象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用准确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否则就写不真切,写不准确。
生 我认为,写解说词必须有真挚的情感,要“感情移人”。对所赞颂的事物要充满爱,爱得越深越有感情;对所鞭挞的事物要有切肤之恨,恨之越深也才越有感情。对所解说的事物爱憎分明,感情真挚,写出来的解说词才能感染听众和读者,达到宣传教育的效果。
师 说得很好,不过,别忘了,还要善于用形象的文学语言描绘所解说的事物和形象。好,下面同桌就来写一篇简短的解说词吧。
【学生同桌两人合作构思、撰写解说词。】
师 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很好。下面哪位同学把这张图片给大伙解说一下?
生 这是一幅令人震撼的照片,它就像一曲哽咽的哀歌,回荡在照片的空中,弥漫在读者的心中。先看近处,右边,路旁,是被胡乱扔着的死尸,有斜卧着的,有仆倒的,有蜷缩成一团的……这些死尸有的一丝不挂,有的衣不掩体,而更多的是被剥走了衣服——那肯定是被溃逃的纳粹洗劫的。再仔细看,你会发现,这些死尸肋骨历历,干枯如柴,表情痛苦绝望,那是在经受了万般虐待的恐怖折磨之后沉淀下来的。你再仔细看,你会发现竟会有女尸——谁会怀疑这里面没有孩子的尸体?我们再把目光向左移,你会发现在宽广的大路上,有个穿着短裤的小孩子正挥着双臂匆匆前行。他怎么能忍受得了这种凄惨景象的刺激?他稚嫩的心灵怎能承受得了这种强烈的刺激?孩子的表情,我们看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恐惧,他眯着眼,把头扭向另一边。从照片中不难看出,这是夏日,从小孩子的身影也不难看出,是中午左右。那么,各位,那空气中不正散发着一种死尸的气味吗?下面,请我的搭档继续给大家解说。
生 好,我接着来给大家介绍。路一直向远处延伸,路旁乱扔的尸体也一直延伸到远处,延伸到远处的树林中。那是些杉树,都呆呆地沉默着。树林中,你会发现同样也有几堆或零乱的几具尸体。我们不知道,这路到底会延伸到哪里,我们同样不知道,这尸体会被一直扔到何处。在我们的眼中,只有美好的风景与被残暴屠杀的尸体,只有稚嫩的小孩子与被残暴屠杀的尸体;我们的耳中,只有那个孩子匆匆离去的带着恐惧的脚步声;我们的心中,起始是震惊和沉默,转而就是沉默中的爆发——诅咒法西斯!诅咒这毫无人性的屠杀!
【多媒体播放儿童合唱歌曲《鲁冰花》作音乐背景,多幅伊拉克战争儿童图片滚动播放。】
师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地上的娃娃想妈妈。家乡的茶园开满花,妈妈的心肝在天涯。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儿童是天使,天使的心是一面最纯洁的镜子,这面镜子照出了万恶的战争的丑陋的嘴脸。救救孩子,我们不希望再看到战火映红孩子的脸;救救孩子,我们不希望再听到孩子那无助凄惨的哭喊!我们要祈求和平,我们要创造和平,我们要放飞和平之鸽。
【多媒体课件播放诗歌,朗诵标题“永生的和平鸽”,并配以和平鸽图片。】
【分发给学生讲义,诗歌内容如下:】
女:无数次/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的/一棵棵橄榄树旁/我伸开手掌,放飞一对/年轻的洁白的鸽子
男:无数次/在太阳被地平线颤抖地举起又颤抖地沉落的/一个个早晨和黄昏/我向着遥远的南方,唱一支/深情的无词的歌
女:就在亚热带丛林中那片不知名的小草上/他最后一次站起身向祖国致敬/红色的生命之泉崩涌着再也没有停息/于是,那天的晚霞很红很红
男:就这样他在那片小草上/献出最后一次脉搏 最后一次呼吸/献出二十二岁的年龄,就这样他在青春里永恒/于是,他的生命永远年轻
男:他是个普通的人
女:普通极了
男:是我们儿时的伙伴
女:我们年轻时代的朋友
男:他并不曾编织过关于英雄和元帅的光荣梦想/甚至他并不特别喜欢那些打仗的故事
女:他迷恋着他的鸽子.他的洁白美丽的鸽子/每一次,当白鸽从他肩头起飞的时候/总会听见他对着蓝天/吹响那嘹亮的无比洒脱的哨音
男:可是有一天,他说他要去参军,他要去南方的前线
女:于是,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早晨,他打好背包和我们告别
男:他说南方有一对白鸽子死了/因此总有人要走上前线
女:是的 总有人走上前线
男:他说他爱鸽子 所以他要上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