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偏旁“广、户、穴”。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漂亮的新房,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堂。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诗歌。全文共有四句话。第一句主要讲新房多以及新房是什么样的。第二句进一步说明新房很多,着重讲房前屋后的绿化情况。三、四句两句一问一答,指出小学堂的房子最漂亮。
这首诗的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叠词和数字的运用,使诗句富有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小学生喜悦的心情。
课前准备:
1、教学挂图、生字卡和的电脑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观察校园。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家乡瞧一瞧,看一看那里的风景。
2、自由发言。
讨论:(1)图上画了哪些房子?共有几座?还画了些什么?
(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考虑,让学生先自己了解课文的内容,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为他们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3、出示课题。指导读准生字“那、座、房”和轻声词“漂亮”。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愉快的交流,不仅使孩子们了解到农村的变化和新气象,而且,为孩子人们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读感悟。
1、自由读,鼓励学生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遇到读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老师。教师巡视,鼓励和帮助读书慢的孩子。
(设计意图:把读书的时间性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去问,让他们敢于交流,善于交流。让他们感觉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帮助他们的好伙伴。从而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2、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注意听老师朗读的语气和停顿。
(设计意图:这篇儿歌节奏感很强。低年级学生对语言的韵律感还不那么强,一些同学朗读的停顿和语气还不够好。教师的范读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学生模仿老师的语气读课文。
4、同桌为一小组,互相帮助,力争把课文读通顺。
(设计意图:同桌之间蝗相互合作,有助于学生合作能力的形成。)
5、教师指名读课文,适时指导。
6、男女生分小组朗读课文。教师听学生朗读的语气、语词,为下节课指导感情朗读做准备。
三、利用贴图,理解课文
1、在学生已经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到了农村看到了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图,生边说,师边贴图。
(1)学生交流。
(2)想想自已喜欢不喜欢这些房子,为什么?
(3)说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架设生活和课本的联系,调动学生日常生活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学生看到新房周围的环境这么漂亮,热爱农村的情感就会油然而生。从而达到入境生情的目的。)
3、比较想像,解决难点。
(1)用比较的方法,观察图画,让学生说说哪座房子最漂亮?再让学生指指哪是小学堂。
(2)让学生观看过去农村破旧房屋、矮窄门、小低窗、房前房后树少草多的录相。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白小学堂为什么最漂亮。
四、朗读体味,激发情感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设计意图:打乱教师包办代替“串讲串问”的传统讲授式,从学生的主观愿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读书效率。)
2、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重点指导带叠词语气的句子,然后学生反复朗读问句和答句。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拔、引导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投影出示:读了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先以4人学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避免流于形式,特别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的培植,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小朋友快看,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字。
1、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组织学生圈一圈。读一读。
2、学生自我检测,把不认识的字在书上圈一圈。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学生写生字卡片,教师指导。
5、学生用卡片相互检测,相互帮助。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识字教学的设计,充分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学生自己圈,自己检测,自忆写卡片……教师是想让学生明白识字是自己的事,也是快乐的事。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兴趣的激发者。)
六、想像创新,拓展延伸
1、先让学生说说课后“读读说说”中的叠词,然后比赛,看谁说的叠词多。
2、在学生观察校园的基础上,以“夸夸我的学校”为题开展说话比赛。
(1)四人小组比赛。
(2)每组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说。
(设计意图: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把探究的视角指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发挥想像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