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文短、意深、景美,作者用精妙的文字倾情描绘了拉萨的天空独特的、醉人的“蓝”。然而,拉萨离江南水乡是这样的遥远,三年级的小学生更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教师只有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字、走进文本意境,在想象中去走近它、触摸它、真切感受它。以下是笔者对三位青年教师凭借第五自然段有限的语言裁体,引导学生去领略那纤尘不染的景致——“圣地的窗帘”的“精彩”回眸:
课堂实录(一):
师:这样美的拉萨的天空,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课件出示]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这一小节中哪个句子你觉得写得最奇妙?根据自己的感受划下来。
生:最奇妙的句子是:“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
师:窗帘是在什么地方用的?
生:房间里。
师:蓝天是窗帘,什么是精美的建筑物呢?
生:拉萨这座城市是精美的建筑物。
[师课件出示蓝天映衬下的拉萨建筑物美图,生欣赏。]
师:这篇课文用了许多打比方的句子,把拉萨的天空写得很美,你还能找找看,课文除了把天空比作窗帘,还比作了什么?
生:……(找出其他打比方的句子交流。)
师:其实,我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只要你展开想象的翅膀,你就能做到。你觉得这天空还像什么?可以跟同桌或在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
[课件出示句式: 像 。]
生:……像透明的蓝绸子。
生:……像浩瀚的大海。
生:……
师:说得真好!多么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音乐《香巴拉并不遥远》低缓响起。]
生:……
简评:教师让学生欣赏一组蓝天映衬下的拉萨建筑物美图,让学生对拉萨天空的美获得丰富的表象,得到完整的认识,自然而然从心底流露出“美”的赞叹。学生借助形象发挥想象,把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感受清新优美的文字,想象美好的图景,体悟作者的情感,进而逐渐达到与作者心灵共鸣的境界。
课堂实录(二):
师:这样湛蓝、透亮的拉萨的天空,作者对它有千言万语,在这里都汇成了一句话:“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课件出示]
生:齐读第五自然段。[音乐《香巴拉并不遥远》低缓响起。]
师:这句话中,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湛蓝的天比作窗帘。
师:我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窗帘?
生:房间里。
师:如果蓝天是窗帘,那么什么是精美的建筑物呢?
生:拉萨这座城市就是精美的建筑物。
[师课件出示蓝天映衬下的拉萨建筑物美图,生欣赏。]
师:在作者的眼中,蓝天不仅像洗过的宝石,还像美丽的窗帘,那在我们小朋友的眼中呢?你觉得拉萨的天空像什么?
[课件出示句式: 像 。]
生:……(基本同上一堂课)
师:说得都很棒!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们也能写出美妙的句子。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感受拉萨湛蓝的天空、神奇的土地,感受这令人神往的地方!
[音乐声再次低缓响起。]
生:……
简评:教师的鼓励是对学生的信任,教师的赞许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激励性的语言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教师的赏识、激励和鼓舞,使学生沐浴在被肯定的激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在快乐的阅读中品尝知识的甘霖,茁壮成长。
课堂实录(三):
[音乐《香巴拉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反复低回。]
师:拉萨的天空就是这样湛蓝、透亮,纯净、明洁,它以如此独特的美,引得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心驰神往,纷纷前来观光。让我们捧起书本,美美地朗读第2-4自然段。
生:身心投入地朗读第2-4自然段。
师:(充满诗意地引读)“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课件出示]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第5自然段。
师:看,如此宽阔无垠的蓝天就像一扇巨大的窗帘,拉开它,你就能看到圣地拉萨。
[多媒体演示一扇窗帘,拉开后是拉萨的美景,最后定格在这段话。]
生:(情不自禁地)哇!多美呀!
师:是啊,多么奇异的景色,多么奇妙的比喻呀!让我们把这“窗帘”永远敞开在心中,永远留驻在脑海里。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五自然段。
师:如此湛蓝的天空,把老师的视线紧紧吸引了,我真不忍离开。我想,此时的你们一定对拉萨的天空有了新的感受。请大家来说一说吧!
[课件出示句式:拉萨的天空( )。]
生1: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生2:拉萨的天空在贴着山顶的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纯净。
生3:拉萨的天空在拉萨河畔的草地的对照下,显得更加明洁。
生4:拉萨的天空在白云的映衬、草地的对照下,显得更加纯净、明洁,把布达拉宫打扮得更加雄伟壮丽!(掌声)
生5:拉萨的天空多神奇呀,掬一捧蓝天洗一洗脸,真爽!(笑声)
生6:拉萨的天空离我们很近,如果人们高声说话、大声唱歌,一定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掌声)
……
师:是啊!多么湛蓝的天空,多么神奇的土地,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吧!
生:……
简评:
无疑,那多媒体演示的蓝晶晶的“窗帘”,是这堂课的“点睛之笔”。它把学生引入了美的迷宫,更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驱动了他们观察美、热爱美、追求美的情感,打开了他们的“思维之门”。学生身临其境,灵性勃发,产生了掌握语言、领会意蕴的强烈愿望。那悦耳的背景音乐、生动的动画画面、优美的课文朗读,将文章的内容、意境、主旨全方位、立体化地铺展了出来,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愉悦的境界中读通、读懂、读透了课文,有效地培养了审美情操。看,他们一个个妙语连珠,似乎都成了小诗人、小文学家!
总评:三位老师的教学过程大体相同,但各有千秋,且一课比一课精彩!这精彩,是集体备课闪烁的智慧灵光;这精彩,是教师的年轻心灵迸射的创新火花;这精彩,是师生在新课堂的对话平台上共同点击灵性的鼠标翻开的“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成功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