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看图《福满门》,认识“播、泼、门、福”四个字。
2.学会bpmf4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学会bpmf与单韵母拼读音节及带调拼读音节。
(二)过程与方法:
1.巩固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交流认识生字,培养学生在生活识字的意识和习惯。
2.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学拼音方法,体会声母读音。同学交流,老师指导,掌握声母的读音并能正确书写。
3.采取小组合作,同桌合作的学习方式,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主动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图画,学习词语,感受农家小院准备过春节时的热闹情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拼音卡片等。
三、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些汉字朋友,这些汉字朋友在哪里?老师先带小朋友到一户人家家里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课本14页插图)
二、学生看图认识汉字
1、提问:你看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自己看图说一说,并拼一拼图上的音节。
2、学生自由发言。(看到小朋友在泼水,还看到一位阿姨在扫院子,还看到一个叔叔在贴福字,还看到一位爷爷在听广播。)
3、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谈)
4、你能用其中的一个生字组一个词吗?
5、然后巩固汉字: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摘苹果。这些“苹果”后面藏着我们今天学的汉字,谁读准了,老师将“苹果”送给他。
三、学习声母bpmf
1、学习b。
(1)图上画着什么?(一个小姑娘在听广播。)学生说图意时,着重听“播”的发音是否正确。
(2)指导学生用“听广播”练习说话,在说中感知“b”的发音。
(3)字母“b”和图中的什么相像,相像在什么地方?(“b”的右半圆好像收音机的机身,一竖好像收音机的天线。)借助实物感知字形。
(4)用顺口溜来帮助学生记忆:“右下半圆bbb”。
2、学习p。
(1)每人准备一张薄纸,放在靠近口的正前方,先双唇闭合,把气憋住,再突然放开,向外送气,送气过程由轻转短,气流较强。这时,纸会被气流推出,这就是声母“P”的发音过程,现在我们来学习字母p。
(2)图上画着什么?
(3)指导学生用“泼水”练习说话,在说中感知“p”的发音。
(4)字母“b”和图中的什么相像,相像在什么地方?(p的右半圆好像盆子,一竖好像泼出去的水。)
(5)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右上半圆ppp
3、学习m。(用同样的方法学习)
4、学习f。
(1)讲《西游记》中关于如来佛的一段有趣的故事,板书“f”,告诉学生,像如来这样受人膜拜的就叫“佛”。带读“fff”。
(2)看14页插图(拐杖)你能发现什么?(拐杖的形状很像字母f)
(3)带读fofofo
5、找出词语中带由声母bpmf的音节,读一读。
6、正确书写“bpmf”
1.学生自学
请同学翻开语文书P15页,借助字母下面的笔顺自己分析一下这几个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应该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占什么格?一会儿比比谁说得最好?
2.请同学说说每个字母的笔顺及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教师强调“f”的横,b和p两个字母的竖画所占格的位置不同,m两个门洞一样大。4、独立书写教师巡视。
四、教学拼读方法。
1、①图上画着谁?②他们在做什么?③教师示范拼读m-a--ma的m和a碰撞拼出什么怎么读?先同桌两人相互练习,然后指定学生当堂拼读练习。
2、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拼音方法,看准单韵母上的调号,看图尝试拼m-a-ma,p-a-pa,b-i-bi,f-a-fa,p-a-pa。
先让学生利用学前的认字知识自己试着读一读,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每个词语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看图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动作及物体,把每个词语多读几遍,词语的抽象意义和图片的直观意义在学生的头脑中就有了深刻的印象。
借助图形提示字形,借助图意提示字音,学生已掌握其读音和字形。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调动全体的积极性,让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趣事。
从学生熟悉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轻轻松松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
指导书写时也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他们去自己观察每个字么的每一笔所占格的位置,每个字母书写的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