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名言导入,了解高尔基。 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人需要真理,就像瞎子需要明快的引路人一样。——高尔基 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臻完善。——高尔基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 介绍高尔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语)、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 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名言有什么共同特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一位小摄影师,走近名人——高尔基。去学习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板书课题。 2. 齐读课题。读准“摄”的读音。 3. 指导“摄”字形书写。生自己写2个。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去读课文。完成两个小任务: a.读准生字、新词,把课文读通读顺。 b.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学习情况 a.生字词出示: 摄影师 阳光明媚 鞠 躬 胶 卷 摆 弄 杂志社 秘 书 打 量 指名读,边读边正音。“打量”轻声——开火车读——找形声字读——齐读 b.生说“鞠”字书写时注意点——生板演——自由写2个 c.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小男孩想给高尔基拍照,摆弄半天后发现胶卷忘记带了。高尔基非但不生气反而交待秘书如果小孩子再来一定要让他进来。 三、 细读文本,体会人物感情 1、 高尔基和小男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 小男孩“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 2、 从课文中找出体现高尔基和小男孩特点的句子。划出来,好好读一读,在旁边做批注。 3、 反馈学生找出的句子。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 听写生字新词。 2. 说说高尔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二、 品词析句,感悟“喜爱”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上节课找到体现高尔基喜爱小男孩的句子。 句子1“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问。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你让我进去吧!” “来吧,我让他们放你进来。”高尔基说。 (1) 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对话的意思。 (2)想像当时,高尔基会怎么说这句话,填词、试读。(读出对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是你扔的纸团吗?”高尔基( )问。 (3)从哪个词看出小男孩很有礼貌、尊敬长辈。“站起来、鞠躬、请”让学生说说词的意思并表演,再试读。 (4)紧扣“放”体会高尔基工作之忙,不想被打扰。却在百忙之中接待小男孩子,满足他小小的愿望。感悟高尔基对小孩的喜爱和关怀之情。 l 在生活中一般什么情况下我们会说把谁“放”进来? l 那高尔基自己家都要让看门的人放,说明什么? l 既然如此繁忙,为何还要在百忙之中接待这么个小男孩? (5) 和同桌分角色表演,读一读,评一评。 (6) 这组对话的形式和以前的对话有什么不同? 小结:人物对话“提示语”有的在后;有的在中间。在后文还有的在前边。你们说说什么时候可以放前边,什么时候放中间,什么时候放后边合适?生谈。在今后我们的写话中,也要学习这种写法。 句子2 高尔基拿了张报纸,按小男孩的吩咐坐下。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高尔基侧过脸,对着他微笑。 (1) 小男孩在这位伟人家里,有没有害怕或拘束?从哪儿看出?(“吩咐、摆弄、很久很久”) l “吩咐”是什么意思?(一般是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交待事情) l “摆弄”什么意思?(反复拨弄或移动)同义词:拨弄 搬动 捣鼓 玩弄 摆布。 l 那高尔基堂堂一名人,这么忙居然听从一个小男孩的吩咐,还让摆弄了很久很久,你从中感受到什么?(喜爱、男孩认真)带着这种理解读出“喜爱”。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过渡:摆弄了半天,好不容易摆了个小男孩满意的造型后,小男孩如愿拍成照片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突然”) 什么意思?(一下子)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来,一起读读这段话。 句子3 “你怎么了?”高尔基不知出了什么事。 小男孩哭着说:“我把胶卷忘在家里了。” 高尔基赶紧站起来,小男孩已经提着照相机跑出去了。高尔基走到窗口,大声喊道:“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多胶卷。” 小男孩哭着,跳上一辆电车。电车马上开走了。 (1) 读到这,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提问,学生回答。 l 高尔基为什么不生气,还要给小男孩胶卷? l 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非要跑回家拿? l 小男孩后来回来了吗?高尔基让他拍到照片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重点指导朗读好高尔基的这句话。紧扣“大声喊” 过渡:后来故事怎样?请同学们自己接着把课文读完。 句子4 :“不是,是一家杂志社的记者。” “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1)这是谁和谁的对话?你怎么知道的? (2)这种对话的形式和以前的对话有什么不同?(无提示语对话) 师小结:这也是写人物对话的方法,没有提示语。 一般用在文中,或读者已了解对话对象时。直接写对话,不用提示语。 4、联系上文,小组讨论: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却愿意随时见小男孩?高尔基喜欢的仅仅是小男孩一人吗?今天来的要是换成其他小朋友,他会怎样?(板书:关心、爱护) 三、感情朗读,体会高尔基伟大品格 1、自己读一读体现高尔基关心少年儿童的句子。 2、全班齐读。 四、课后拓展 1、故事续写:后来小男孩有没有再来,如果来了,他和高尔基之间又会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展开想像,模仿文中人物对话提示语方式,至少用上两种对话形式,写一写。 2、课外读物:《童年》 板书设计: 6、小摄影师 高尔基: 喜爱、关怀、爱护 小男孩: 热爱 尊敬 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无提示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