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重点】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内容读书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信息资料】
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
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板书课题)
2、学习生字“充”,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气?
3、 再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整理并板书出示。
问题预设:
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
充气雨衣有什么特点?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要用到什么材料?
二、自读识字 合作交流
1、自由读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
充 膝 联 旋 暑 泳 囊
剪 膜 胎 差 粘 嘿 棒
(1)自由认读、同桌互读、小组长领读。
(2)“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3)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接力读文,正音评价。
相机学习多音字“假” “缝”。
三、品读领悟
1、默读课文。轻声朗读课文,思考黑板上的问题。语句可做记号。
2、交流:说说自己解决了什么问题,是从哪儿发现的,教师随机引导。
(预设:读了课文,学生最易解决的问题就是“充气雨衣是谁发明的?和“为什么要发明充气雨衣?”这两个问题。见此机会引导学习1、2自然段。)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
充气雨衣发明者: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男,11 岁)
发明作品:
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
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发明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
真能干,你们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你还解决了哪个问题?
(学生自由说一说)
四、巩固延伸
1、认读生字
2、接力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话说清楚。
二、合作交流 品读领悟
1、默读课文。
思考:小林遇到几次难题,是怎么解决的?画出有关的句子。
2、小组内交流:
充气雨衣是怎样发明的?
3、交流汇报,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这几个方面:
⑴ 小林发明的灵感来自哪里?读读有关句子:
① 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 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② 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张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 一件件雨衣。
③ 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
⑵ 读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让雨水流到裤腿上了。
② 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⑶ 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4、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三、巩固延伸
1、观看影片“留生机的发明”“电话的发明”。
2、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用品给你带来不便的事吗?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吗?
激励语: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3、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板书设计】
16、充气雨衣
看──雨水流到裤腿上
↓
想──改雨衣
↓
做──铁丝圈 气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