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八年级语文劳山道士教案

八年级语文劳山道士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通课文,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理清情节,玩味内涵,深挖主题。

态度与情感

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或

设计意图

导入

解题

大家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吧:《神笔马良》。但你要知道,神笔只有在马良的手中,才能够妙笔生花。同样穿墙术只有在劳山道士那里,才能运斤成风,在心术不正的人,比如王生那里,只能碰壁。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下劳山道士的庐山真面目。

简介

劳山

崂山道教 可追溯到晋代以前,唐宋以后最为兴盛,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第一代弟子,也就是“全真七子”来到崂山之后,此地所有庙宇都皈依了全真派;最著名的当然就是丘处机。 后来张三丰,13岁时首次到崂山,在山洞中修行达10年,如一屡轻烟般失了踪影,从此再也没有人见过他。至今留有草鞋及布褂为证。

学生回忆《神笔马良》故事。

利用资料书了解作者及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2.《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

小组自学

布置小组自学内容,然后进行检测

1、小组内互读课文,找出难以读准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2、找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小组交流

3、解释下面加点词

词类活用:

请师之 ( )

月光辉室 ( )

诸门人环听奔走( )

“乃”字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 乃以著掷月中( )

4、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小组内进行概括。

就组员的表现,组内进行评价,并选出代表,参与全班交流(诵读代表及讲故事代表)

以学生自主感悟为主,教师也可从书本出发给予适当提示,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找书中句子,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讨中基本形成共识。

全班交流

引领同学对课文进行结构梳理:开端(第一自然段):求师学法。

发展(第二自然段):看师演法,

再发展(第三自然段):师父教法。

高潮结局(第四自然段):演法失灵。

1、选小组代表分自然段诵读课文,全班品评。

2、就难理解的字词、句进行全班交流、讨论,师相机进行引导。

3、选代表进行故事概括PK

全班分组再读课文,进行题目抢答:

1.劳山道士的法术怎么样?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有了这样法术高深的师父,王七学得怎么样?你是怎样看待王七的?

3、如果你碰到了王七,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4.我们可不能步其后尘。让我们写下对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名言,以激励自己。

5、 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

作为自读课文,我以学生自读为主,师讲导为辅。这篇课文的教学,课文比较活跃,学生能积极参与。

让学生试试改编使它有一些新的含义。拟小标题,讲故事,合作演一演,这些形式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求异思维能力。

课外活 动

课外阅读《聊斋志异》中优秀的篇目(《青凤》《席方平》《辛十四娘》《画皮》《促织》《红玉》《口技》《姊妹易嫁》,《胭脂》等

板书设计

劳山道士

拜师求法 看师演法 缠师授法 演法失败

. 不畏艰辛,才获成功. 投机取巧,终究成空

《崂山道士》教学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我相信教研组的每位老师都能从这精辟的话语中感受到黄老师对于我们语文课的殷切期望。而我们的《课标》也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如何使孩子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我想黄老师所说的“教什么,怎么教”这六个字尤其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深思。

08年,我无比有幸跟随黄老师学习,黄老师给予我的指导,给予我的教学理念让我一时间豁然开朗,原来语文课应该这样上,原来语文课可以这样上……黄老师让我明白了《课标》的重要性,明白了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在准确把握分析教材及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学生年段及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并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教学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富有实效的语文课堂,才能使孩子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展。 因此,制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孩子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成为了本节课研究的主题。

《崂山道士》是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拓展阅读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无需过多分析。对于这样一节课仅仅读读说说就能使孩子得到发展吗?这时黄老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于是在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前测了解学情后,我跳出了只是简单了解拓展阅读课文的内容及揭示道理这一浅层次的备课思路,而是创造性地、大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并调动激发起学生阅读我国古典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实效性及学生的参与性,为了从上课伊始便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在导入上打破了以往的模式,而是出示了孟郊的《登科后》,让学生意识到一首诗、一个词的背后都可能潜藏着一段历史,初步感受古诗词独具的趣味,并由孟郊的经历自然而然的引到蒲松龄,在巧设的悬念之中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课标》中提到: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如果孩子在有意识使用工具书的同时能够具备一些简便实用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一定会大大提升阅读的兴趣,所以在检查预习这一环节中由“提心吊胆”一词引出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片断,由此帮助学生总结梳理阅读文言文的方法,让孩子能够得法于课内,在实践中能够有法可循。

如何简洁准确地概括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孩子必须掌握又是难以掌握的能力,从前测中反映的情况并不理想,所以我根据黄老师给予的理念在课堂中“给方法,抓落实”,引导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并及时针对概括的难点给予指导。

为了让学生了解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的用意,我利用自己业余时间浏览了《聊斋志异》全书,选出了一篇容易理解且与《崂山道士》形成对比的文章《义犬》,并在译文中保留了部分文言文,引导学生利用课上总结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阅读并思考蒲松龄写作这两篇文章的态度。这样便避免了教师一味的灌输作者写作的意图,使学生在自读自悟中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做课之后,在黄老师的点评和分析中我更加意识到我们每一位老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因为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会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审视我们的教材和课堂。而我们的语文课堂的着力点更应放在孩子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黄老师认可的真实、朴实、扎实、舒服的语文课堂,我们的孩子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