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朗诵能力,背诵这篇文章。
过程与方法:
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准确把握文中作者的感情脉络,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2.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二、复 习 几 首
咏 春 的 诗 词
——春天,永远是
爱好生活的人们歌咏的对象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歌颂春天的诗句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是什么文体?
抒情散文。
抒发作者什么感情?
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重点研读
(一)阅读“盼春”
朗读: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开头为什么写两个“盼望着”?
这样叠用,能更突出地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这也叫“反复”的修辞方法。
老师提示:如果你想突出地表达或想强调某项内容,就可以运用反复。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 脸红起来了。” 这一段前后两句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先写“一切”,画出春的轮廓。 三个“起来”从三个方面照应“刚睡醒”和“张开了眼”。
总分关系可以使语言有条理。
解释词语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春天的脚步近了”、“欣欣然张开了眼”、“太阳的 脸红起来了”是什么修辞方法?为什么运用这种方法?
拟人。
拟人可以使事物生动、可爱。
老师提示:当你表达对某种事物的喜爱之情时,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二)阅读“春草图”
朗读: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nèn)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 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把“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改为“小草从土里长出来”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长”没有这种表现力。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放在句末,单独成句,就升格了——就强调和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这样写,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从文中找出描写春草的词语?
写生命力: 钻
写质地:嫩嫩的
写色泽:绿绿的
写范围:满是的
写姿态:软绵绵的
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 回迷藏”,是什么目的?
——侧面描写,烘托春草的可爱。
找出这一段中的叠音词,说明其作用。
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
轻悄悄软绵绵
作用:音韵和谐,
有节奏感,有音乐美。
“春草图”析
小草先 得地气之暖,是春天的“先知者”。首句写春草的生长特征是“钻”,不知不觉中它们从土里钻出来了,所以是“偷偷地”,春草的色彩是明丽的“嫩嫩的,绿绿的”,不仅颜色可爱,而且润泽欲滴。二句写春草的范围是广阔的:“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 是的”传神地写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三句写春草对孩子们的吸引,他们活跃在嫩绿柔软的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静景上有了欢跃的少年,画面一下子活起来了。四句写人在此情此景下的感受。作者不直写人的心情而是写“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闭眼一想,春风拂面,卧在软绵绵的草地上该是多么的心满意足,浑身畅快呀!
(三)阅读“春花图”
朗读: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 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赶趟儿”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一个成语 表示这种情景吗?
原意是赶得上,这里的意思是各种果树也争先恐后的开花。
争奇斗艳
找出写春花下列情况的句子
颜色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味道 花里带着甜味儿
高的 桃树、杏树、梨树……
低的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虚的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
实的 除了上句以外的所有句子
写蜜蜂、蝴蝶是不是离题了?
——不是离题。这是用蜜蜂、蝴蝶烘托花多、花艳。
杜甫有一句诗也是用动物烘托花多花艳,是哪句?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如果把“闹”换成“叫”有什么不好?
“叫”只是声音,
“闹”还有动作,内涵丰富得多。
有一句古诗也用到这个“闹”字表现春意盎然,是哪句?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这是风吹动和太阳照耀的结果。
——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
大师笔法
本段按什么顺序来写?
——由上到下:
树上——花下——遍地。
层次井然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排比
(三个比喻句构成排比)
你能悟出排比的作用吗?
比喻排比句的作用: 不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及音乐美,而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春花的亮丽和繁盛)
请你欣赏: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都开满了 花赶趟儿
“春花图”析
花是春天的象征。百花齐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是春天独有的景色。首句写花之多。作者从百花丛中选择了最为人们熟悉的三种:桃、杏、梨来概括似锦的繁花。二句写花色之美,按桃、杏、梨的顺序依次写它们色彩的美:“红的象火,粉的象霞,白的象雪。”三句分别写花果之甜和花间之闹。作者不说花香,却说“带着甜味儿”细细品味,写得真是妙极了。花香招引来蜂蝶,蜜蜂是“嗡嗡地闹着”,蝴蝶是“飞来飞去”,情态逼真,各具特征。最后一句“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象眼睛、象 星星,还眨呀眨的。”不仅写花的品类之广,而且写出花的神情。作者细致观察了花的色香声味、创造一幅充满诗意的百花迎春风的风景画。
(四)阅读“春风图”
朗读:
解释词语
酝酿: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宛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何处?什么意思?
——出自僧人志南的绝句:
古木荫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杏花雨:
开 杏花时的雨
杨柳风:
杨柳发芽时的风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春风的什么特点?
——运用比喻和拟人,把春风写得像人一样,突出了它的温暖与柔情
比喻恰当贴切
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这是什么感觉?
温暖 亲切
慈爱 幸福
饱含深情
……
指出从下述描写角度的句子
触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柔和
嗅觉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还有各种花的香。 芳香
视觉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和悦
呼 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
听觉 嘹亮地响着。
写“鸟儿将巢安在 繁花嫩叶当中……牛背上牧童的短笛 ……”目的何在?
使文章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更好地烘托春天的美好可爱。
“春风图”析
作者首先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 “古木荫中系短篷,杖黎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显杏花雨,吹面不寒扬柳风。”中的未一句。扬柳发绿时的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寒冷。但作者并不就此而止,还进一步写风的情态。风的可亲“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与柔情。二句写风中的气味,“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暗示了春耕的开始,“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都受惠于春风,“在微微润湿的 空气里酝酿”。试想土气、草味、花香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一律是“微微润湿”的则在嗅觉上就大不相同了。这种混合的气息就散发出浓郁醉人的春天的芬芳了。从“花香”自然带出“鸟语”于是三、四两句分别写风里的声音。鸟儿“唱出宛转的 曲子”,牧童也吹响了短笛,这一切音响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组成一曲迎春的交响乐,在宁静的氛围中,翻腾着青春的活力。
(五)阅读“春雨图”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朗读:
用文中的两个字概括春雨的特点。细、密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共同表现了春雨什么特点?
雨丝细
用一个比喻就可以表现雨丝“ 细”的特点了,为什么要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
——增强语气、语势。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是什么意图?
——表现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景象,从润物和缀景两方面渲染春雨的恩泽。
“绿得发亮”“青得逼你的眼”也是写雨吗?为什么?
——是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暗写春雨的可爱。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与一句唐诗和一个成语意思相同,是哪一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青翠欲滴。
本段实际上也写了春风,
是哪一句?
——密密地斜织着。
“春雨图”析
作者描绘春雨构思别致。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所以对“一下就是三两天”的绵绵春雨,作者用“可别恼”来对读者诉说它的可爱之处。先写春雨的形,近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牛毛形容雨丝的紧密,花针形容雨丝的闪光,细丝形容雨丝的细长。三个比喻从不同侧面写出春雨的特色。远望“屋项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薄烟”正写出雨丝的紧密与飘忽,水气蒸蒸的景象。次写春雨的“色”。蒙蒙细雨中,近观树叶儿”绿得发亮”,雨催叶发;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生机盎然。放眼远望“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静中有动。最后写“他 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又归于寂静。雨中的景色由近而远,由静到动,远近结合,动静搭配。这幅春雨图,从雨的润物和缀景两方面,赞美了春雨在默默无声中,给大地带来无限的恩泽。
(六)阅读“春事图”
朗读:
“春人图”析
“风筝”是儿童的天使,又是春天的信号。作者先抓住这个特点写:“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把前边几幅图画中着力描写的春意带到人间来。由孩子写到“老老少少”。春到人欢,于是作者不仅写人的活动而且写春天里人们的精神面貌:“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少少,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到处是一片欢乐繁忙的景象。“‘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这是全文画龙点晴之笔,启迪人们的思想,告诉我们:春天给予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憧憬与辛勤劳作的力量。
阅读“赞春”
朗读:
在绘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赞春,用什么手法赞颂呢?
——用比喻和排比手法。
三个比喻表现了春天的三个特点,请分别用三个字概括。
——新,美,力。
比喻新颖,含义深刻。
这三个比喻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颠倒后就打乱了这一时间顺序。
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三个比喻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生长过程,更强 烈地抒发作 者赞美春天的真挚感情。
老师提示:“句”升格为“段”,可以表达更强烈的感情。
五、能力迁移
1、填空:
作者 朱自清 ,字 佩弦 ,扬州人。
他是 散文家 、 诗人 、学者、 民主战士 。
他的作品收在 《朱自清全集》 里。
读准下列字音
水涨zhǎng起来了应和hè
捉迷藏cáng 散sàn在草丛里
黄晕yùn的光 酝yùn酿nià ng
鸟巢cháo 蓑suō衣
嫩nèn嫩的
2、仿写练习
1.任意写一组同时运用比喻和排比的句子。
指导:假如春、夏、秋、冬各是一个人,各是什么人?假如它们各是一个姑娘,各有什么脾气?
写春花,还写了花下的蜜蜂和蝴蝶;写春风,还写了唱歌的鸟儿,吹笛的牧童:动静结合,很好地展示了景物的特色。
学习这种方法,写一段描写秋天景物的文字,说说秋草、秋花、秋风、秋雨各怎样的,尽量写得生动活泼些。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
这 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那湖水的倒影里,
映出红的花呀,映出绿的草,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嘀哩哩哩哩……
春天在湖水的倒影里,
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
七、小结全课
如何写景 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 听觉、 触觉等;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四、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