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

七年级语文《纸船》教案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的特点

七年级上册是以生活内容为单元编排的。第五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纸船》写孩子对母亲的思念。这首诗是冰心早期“爱”的哲学观(母爱、童心、自然)中“母爱”的深刻体现。

2、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⑵、培养自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

⑶、理解诗句中限制、修饰性词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⑵、师生同赏、同析、同悟、同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味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学生热爱、孝敬父母的高尚品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3、教学重难点

⑴、体味诗歌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⑵、联系生活,细致深入地体味亲情之爱,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时,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原有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因材施教。

知识能力状况:本课为现代诗的教学内容,在这以前已学习过部分近体诗,对诗歌已有了初步的鉴赏能力,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助于理解诗歌的绘画美。

心理特点:七年级的学生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对饱含深情的现代诗歌有较高的学习兴趣。

生活经验:文学源于生活,生活中母子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家长离家外出打工,学生有过离开父母的经历,有利于学生进入诗歌的情景之中;但学生与诗人当时生活的年代不同,对诗歌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2、教学方法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彻底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方法非常重要;结合本课特点及学生实际,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情景创设法: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感氛围,为理解诗歌的情感打下基础(课前的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及诗歌朗读的背景配乐)。

朗读法:学生朗读与点评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讨论法:师生互动,共同讨论,突破重难点。

采用教具:多媒体课件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正确引导。

品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中悟悟中读,走进诗歌情感。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质疑,探讨研究,共同讨论,解决问题。

切身体验法:由诗中情感联系自身的体验,深入理解诗歌主题。

1、在情景氛围方面,本课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自由开放、充满真情与诗情画意的课堂,学生能够体会诗歌所体现的思念之情。

2、在教学方法方面,从初读到细读、精读,层层深入;既指导了学生的朗读方法,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了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且达到分析重点字词的目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在学法指导方面,通过听、说、读、想、写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和想象能力,让学生走出文本,然而又结合文本,体会诗歌语言的精练以及借自己感受最深的事物来表达情感的写法,即:“托物言情”,让学生由爱心转化为孝心,由孝心转化为责任心,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4、“托物言情”的写作方法,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做到深入浅出、变抽象为形象、直观是关键。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