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堂实录
执教者:和平中学 钱崇花
一、课前导入
师: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绿树成荫,牛羊成群,水明如镜,被人们称为“生命的绿洲”,而如今它却成了荒漠戈壁,被人们喻为“生命的禁区”。它就是罗布泊。我们今天就走进吴刚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生齐读课题。
师:读文章的标题,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生:罗布泊曾经是一个仙湖。
生:罗布泊它消逝了。
师:它引发了你们哪些思考?
生:罗布泊为什么消逝了?
生:罗布泊它是怎样的一个仙湖?
生:消逝后的罗布泊又是怎样的?
生:是谁导致了罗布泊的消逝?
师: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可以举手问老师,读好一遍的同学请举手。
生读好后举手。
二、整体感知
师:(出示两幅图片)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图片,一幅是关于今日的罗布泊,一幅是关于昔日的罗布泊,同学们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语段可以作为这两幅图片的解说词。
生: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的气温高达70摄氏度。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这段话可以作为今日罗布泊的解说词。
师:这段话非常符合画面的意境。那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此时的罗布泊?
生:荒漠
师:再来看昔日的罗布泊,谁来说说它的解说词。
生:在遥远的过去……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生:罗布泊像座仙湖……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师:真的很美,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高兴的
生:赞美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所以昔日的罗布泊是一个仙湖!
三、研读探究
师:罗布泊由仙湖变成了荒漠,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国民党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
师:能不能用这句话中的一个关键词概括一下?
生:改道
生:盲目增加耕地用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
师:“改道”和“四盲”使昔日的仙湖变成了今日的荒漠,归根结底这出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生:人
师:能读出文中的原句吗?
生齐读: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四、品读赏析
师:是一篇报告文学,它有两个特点,除了它的真实性外,还有它的文学性,
文中还有许多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生读: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
师:如果把这句话改成“一棵棵胡杨只剩下奇形怪状的枯枝”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因为原句写出胡杨痛苦的情状。
生:原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这里的拟人有什么作用?
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杨痛苦的状态。
师:仅仅是在写胡杨吗?
生:不是的,还在写作者自己。
师: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悲痛的,惋惜的。
师: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同学们先自己试一下。
生试读后齐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带有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生:站在罗布泊的边缘……
师:你从这段话中读到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罗布泊的痛苦。
师: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生:拟人。
师:除了拟人,还运用了其它什么修辞手法?
生:比喻。
师:哪句话运用了比喻?
生: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
师:已经沙漠化的罗布泊被炙烤在沙漠70摄氏度的高温下怎能不痛苦呢!我仿佛听到它在痛苦地呻吟。谁来读一读这段话。
一生读
师:如果你的语调再低沉一些,语速再慢一些,那就更好了
师:我能试一下吗?师范读(生鼓掌)大家一起读。
师: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作者不禁问自己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是因为什么?
生: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
生: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师: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痛惜的
生:忧虑的
师:昔日的仙湖变成了今日的荒漠,这种强烈的对比让人震撼,更让人感到痛惜和心情沉重。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强烈地忧患意识。
师:类似的悲剧还有吗?
生:还有。
师:范读27自然段。面对这种现状,作者发出了怎样的呼吁?
生:齐读28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没有由于人为的原因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呢?请举例说说
生:白色垃圾……
生:温室效应……
师: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六:课后作业
师:如何阻止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呼吁人们行动起来,试写一封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