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吆喝》课堂实录2

《吆喝》课堂实录2

《吆喝》课堂实录

授课人:韩世坤

一、导入新课

(播放背景音乐)

师:同学们,时光倒流几十年,在老北京的大街小巷,有一种人他们走街串巷,用一根扁担挑起了城市的晨曦;有一种声音清脆悠扬,总是在我们怀旧的梦里响起;有一种记忆,它只存在于寻常巷陌,伴随秋冬春夏,却暖了我们一季精心,这就是吆喝。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去追忆属于老北京的吆喝。首先,我们通过一截录音来聆听已经离我们远去的声音。请大家闭上眼睛慢慢享受。

(教师播放老北京的吆喝录音。)

师:我们再听一下老北京真实热闹的吆喝声。这此起彼伏的声音就是老北京纯正的吆喝。让我们随着萧乾的笔去感受吆喝。

二、品吆喝之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文中的吆喝,思考:文中你认为谁最会吆喝,为什么?(大屏幕展示问题)

生1:我认为萝卜赛过梨最会吆喝

师:哪一段的?

生1:11段的

师:为什么觉得这句话好/

生1:因为我们都知道梨子是很甜的,他说萝卜赛过梨就突出了萝卜更甜了。

师:梨有什么特点?

生1:很甜、很脆

师:而我是卖什么的?

生1:萝卜

师:赛什么意思?

生1:胜过、超过。

师:换句话说,是萝卜好吃还是梨好吃?

生1:萝卜

师:那么记忆当中,作者把萝卜和梨做了比较。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嚼了一块萝卜,那种清香、脆的感觉都会萦绕在口中。这同学把萝卜赛过梨用质感这种感觉表现出来

生2:13段乞丐的吆喝最有特色。因为他把他的行乞的语言串成了类似快板的押韵的语言,让人听着感到很有趣,路人就可能对他进行施舍。

师:那你能否把他的吆喝读一下?

(生读)

师:读的怎么样?(其他学生:好)它押的什么韵?(教师范读)

生2:ao

师:这位同学喜欢这个吆喝是因为它很合辙押韵,读起来很顺口。还有没有?

生3:烤白薯啊真热乎,吆喝的好

师:第几段?

生3:第10段,因为把烤白薯热乎的特点突出了出来。当时是冬天,烤白薯很暖和可以用来捂手,可以吸引顾客。

师:当时是冬天,冷不冷?

生3:冷。

师:冷到什么程度?

生3鼻涕眼泪都冻成冰

师:在这样冷的冬天,怎样才能让白薯卖出去呢?他强调什么特点?

生3:热乎

师:你能不能用语言告诉老师如果你爱在冬天把烤白薯拿在手里,是什么感觉?

生3:非常暖和

师:能不能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一下呢?

生3:暖暖的,

师:暖的是哪

生3:手、身体、心

师:如果我们在一个鼻涕眼泪都冻成冰的冬天里把烤白薯拿在手里,暖暖的,不仅暖在手里也暖在心里。他说出这个吆喝的特点在于突出烤白薯热乎的特点。还有吗?

生4:11段,我最喜欢的是卖山里红的:只剩两挂了。很有戏剧性。

师:为什么有戏剧性?

生4:因为只剩两挂表明山里红卖的很好,但这个人身上挂满了紫红色的山里红

师:就剩两挂了,重点在哪?

生4:两挂。

师:本来多少?

生4:很多,数也数不清。让我们感觉

师:他利用了人们的营销心理。如果说“同学们,我身上还都是山里红快来买哟”,每人理你。可是说“就剩两挂了”,他可以让你多买点。文中除了这儿很戏剧化,还有没有戏剧化的情节?

生5:14段,“冰棍儿,三分嘞”很有戏剧性。

师:它为什么有戏剧性?

生5:因为“三分嘞”会让人觉得他可能降价了,降价了说明很畅销,所以很多人都会来买。

师:本来是几分?

生5:本来就是三分。

师:本来就是三分,让人感觉是什么?

生5:让人觉得是从五分降价到三分

师:为什么他不这样吆喝“冰棍儿,凉凉的哟”?

生5:因为“凉凉的”只突出了冰棍儿凉的特点,而“冰棍儿,三分嘞”说价格很便宜,很实惠。

师:换句话说,我的冰棍儿已经非常便宜了。你能否把这个吆喝表演一下?

大家认为怎么样?有没有由五分到三分的感觉?(众生:有一点)看来大家对你的要求更高。想一想,怎样能突出从五分到三分的感觉呢?想想,再试一下。(老师示范读)。我们怎么突出这个便宜?

生5:突出“三分”

师:北京儿化音很有意思,大家把儿化音去掉读一下。(众生齐读)

感觉有意思吗?再加上儿化音读一遍。加上儿化音有什么好处?

生5:更有人情味些。

师:而且感觉怎么样?

生5:感觉亲切

师:如果大冬天老师喊一句“冰棍”买不买?

生5:不买

师:为什么

生5:这么大冬天吃什么冰棍?

师:“棍”感觉怎么? “冰棍儿”给人一种亲切的味道、感觉。还有没喜欢其他吆喝的?

生6:11段栗子味白薯

师:为什么?

生6:因为白薯本身的味道就很香、很糯。而栗子相信大家都吃过,也是很香、很糯、很甜,他把两者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相当于说两个共有的特性用一个词表现,突出表达白薯把栗子的特点也具备了,可以吸引人们去观看、购买

师:请坐,你怎么这么聪明呢。其实这和“萝卜赛过梨”的优点是一样的,他把栗子的优点结合到白薯身上让我们感觉这个白薯一定很香甜。

还有吗?文中有些很简练的吆喝……

生7:12段“哟!荞麦皮”也很好

师:为什么

生7:他前面的“哟”用了不一样的音调可以吸引人。

师:“哟”的目的是什么?

生7:它目的让人们去关注它,好说出自己所卖的东西。

师:他这一哟不要紧,让作者做了个什么动作?

生7:吓了个马趴

师:趴下没?是不是夸张?

生7:有点

师:在一个街口,老师走在你身后,哟了一声你害不害怕?

生7:害怕,不知道是干嘛的,会不会有别样的心?

师:结果是干嘛的?

生7:原来是卖荞麦皮的小贩

师:那你有什么感觉?

生7:感觉被耍

师:萧乾在写这篇文章时都已经是古稀之年了,可回忆的这些吆喝都是五六十年前的。如果你在回忆小时候别人吓你的时候你会感觉很害怕,可是过了五六十年,你会是怎样的感觉?

生7:感觉很幼稚很好玩

师:这个小伙子把自己的感受都谈出来了。也许很多年前感觉害怕,可多年之后感觉的是亲切、幽默、好玩。还有吗?

生8:我喜欢第七段的“硬面饽饽”

师:为什么?

生8:很朴素,卖什么喊什么,而且他声音非常厚实,突出他的饽饽也非常实在

师:你喜欢的原因是声音厚实、词朴素,朴素什么意思?

生8:吆喝出来的都是真实的不虚假的。

师:为什么吆喝的这么朴素?

生8:他想让别人知道他的饽饽和他的吆喝一样非常实在。

师:能不能这样吆喝:“刚出锅的饽饽,热乎喽”,完全可以更热闹些,为什么这么朴素?

生8:“刚出锅的饽饽,热乎喽”只能突出饽饽本来的特点,硬面饽饽突出的是厚实、实在。

师:一个人吆喝的词很多时候和他的什么有关?

生8:性格

师:你能给我吆喝下吗?(学生示范)

师:重庆版的北京吆喝,很有特点。中间有个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生8:突出“面”字,把字音拉长。

师:这个同学喜欢的很有特点,喜欢他的朴素、厚实。北京很多字都要加上儿化音,老师表演一下。这个吆喝的人很简单,这很可能和他的性格有关,也许他就是个质朴的人。文中都是卖东西的吗?有没有不是卖东西的吆喝?哪个人?哪段?

众生:第9段、乞丐。(教师读第9段)

师:老师用很平速的语调读了这段,有没有同学可以表演下?

(生9读)

师:大家觉得他有没有凄厉动人?(众生:没有)

老师来帮你:他叫得“凄厉动人、他几乎全部用颤音、先挑高了嗓子喊,过了好一会儿再接下去用低声喊”(教师点出文中关键词,指导学生朗读)

(生9再读)

师:这次与上次比已经好了很多。这位同学认为你与上次比“好了一些”,说明他认为可以比你读的更好。

(生10读)

师:你读的有个问题:乞丐的喊不会这么快,放慢速度,挑高嗓子再试试。

(生10再读)

师:乞丐是把别人的饭装在自己的碗里,看老师怎么读的。(教师范读)

老师把大家的想法呈现下(大屏幕展示学生找出的吆喝)。有人喜欢它词朴素,有人喜欢它押韵,有人喜欢他戏剧化,每个人喜欢的角度不同。今天我们品味吆喝是种享受的过程,当我们细细回味萧乾用回忆拼凑的文字时,我们会嘴角上扬,露出微笑,可见吆喝能打动我们的绝不仅仅是这些文字、这些押韵、这些声调的变化,还有他们藏在字里行间的点点滴滴、这些深情。

三、赏吆喝之韵

1.请同学们默读4—14自然段,画出表现出作者情感的词语、句子或者是一处细节,告诉老师,这里蕴含了作者对北京吆喝怎样的感情呢?

(大屏幕展示:这里蕴含了作者对北京吆喝怎样的感情呢?)

2.前后四人为一小组,把你的意见小组内交流。

师: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1:10段“我对卖蛤蟆骨朵的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的起,花上一个质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

师: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感情?

生11:对童年的怀念

师:你小时候有没有特别怀念的感情?

生11:小时候养小白鼠。

师:回忆小时候的经历什么感情?

生11:怀念

师:这位同学用自己的经历感受到萧乾对童年生活是种怀念的感情。还有吗?

生12:10段,卖柿子的不但。把生活中常见的吆喝与高雅的歌剧进行对比,联系在一起,说明作者对吆喝十分喜爱

师:回答的太好了,还有吗?

生13:6段,描写卖混沌的。详细的描述了小贩准备的材料和摆摊的场景十分丰富和热闹。经过这么久的时间还能对细节记得这么详细,可见十分喜爱。

生14:12段,我怕那种忽高忽低的声音。

师:过了五六十年还害怕吗?

生14:不害怕

师:那么会是什么情感呢?

生14:当时很幼稚很信任别人,会很还念

师:文中除了怀念、高兴,还有别的情感吗?大家看最后一段,齐读。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生15:有对现在吆喝声不断消失感到惋惜。

师:哪字最关键

生15:到

师:老师读一下。“到”写出了什么?

生15:惋惜、喜悦

师:这两个词是否矛盾?到底是惋惜还是喜悦?

生15:两者并不矛盾,惋惜的是吆喝正慢慢消失,但庆幸的是还剩一种吆喝。

师:我把大家的想法梳理下。也许文中作者的情感有点怀念,也许有点愉悦高兴,也许还有点惋惜,无奈。

四、语吆喝之魂

师:同学们通过文字,我们走进了萧乾的内心,萧乾自己说到:《北京城杂逸》不是知识性的,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城之间,以抚今追忆的心态,来书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也许有些怀念只有在时光的慢慢流逝中才越见美丽,有些愉悦只有经历了人世的沧海桑田后才能体会,有些道理是要沉淀生活的精华,然后一个人在一个月圆星稀的夜晚独自慢慢品尝,那么同学们对作者而言,吆喝究竟意味着什么?(屏显)

生16:我认为在作者眼中吆喝是北京城的一种古文化

师:为什么用这样高尚的词来形容叫卖艺术?

生16:作者将吆喝与高雅的艺术及西洋的乐器比较

师:原来发现西洋人只能欣赏什么乐?打击乐

师:只有中国人,只有地地道道北京人才能欣赏这种唱,文中叫什么?

生16:这是种声乐

师:这是种文化,古老中国的文化。还有吗?

生17:是北京的标志

师:为什么用这么好的词语?

生17:全文都在介绍吆喝,也体现出作者对吆喝的怀念和喜爱。

师:换句话说,我们中国之所以叫中国,北京之所以叫北京,也许就是因为这种吆喝。还有吗?

生18:还是作者童年的象征,因为吆喝陪伴了作者整整一个童年。

师:吆喝是童年的一种生活,吆喝也许也是慢慢消失的文化,也许是渐行渐远的生活,也许是北京城的标志。老师也说说自己的想法。(背景音乐)

吆喝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品吆喝不仅在品文化,也是品生活。我不禁想起了重庆街头的吆喝,刚入春,街上总会响起咚咚的声响,是金属碰撞出略带韧性的脆响,街角突然会有一群孩子循着声响跑来,麻糖麻糖的嚷嚷开了,不经意的发现渐渐淡去的吆喝未曾走远。(屏显)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