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兰亭集序》教案1

《兰亭集序》教案1

兰亭集序(教案及课堂实录)

教学目的

领会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使学生初步掌握朗读的技巧。

教学设想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节奏、字音。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 课前预习

自读课文,注意文章的语气、节奏和读音,特别注意以下生词:

癸(guǐ)丑 修禊(xì) 流觞(shāng) 游目骋(chěng)怀 趣(qū)舍万殊 彭殇(shāng)

二、导入新课

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由于师生双方对书法美的认识不深,学生的反映较为平淡。)

三、作者介绍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后人辑有《王右军集》二卷。

相传王羲之七岁学书,遍学众碑,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学生对王羲之的为人较为感兴趣。)

四、朗读课文

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读后提出需要注意的字音。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最后学生齐读。

(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第二段语气逐渐变重,当读到“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时,要读出沉重的气氛。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视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整体气氛比较和谐,学生读得较为投入。)

五、介绍序跋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 。内容多是介绍书的内容和特色、成书经过、写书目的等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

六、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分小组讨论,概括段落要点。

明确:第一部分:叙宴集盛况

第二部分:发人生感慨

第三部分:明作序要旨

(由于诵读工作做得较好,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此题回答较轻松。)

2、第一段作者在表达自己的心境时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

明确:

时间:永和九年 暮春之初

地点:会稽山阴之兰亭

风景: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 天气气清 惠风和畅

人物: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

感受:信可乐也

(此题较为简单,学生反映较快,无阻隔。)

3、第二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

明确:死生亦大矣

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

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引发对生活的感慨,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4、第三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用自己读古人文章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再批判当时士大夫中崇尚虚无的思想(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然后把眼光转向未来,以(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把话题巧妙地引到诗集的编成和意义上来,即使“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死生之大。

(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从旁指导。)

七、小结

怎样看待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凋所蔽,暗含在有生之年还是应当做点实事之意,表现了他旷达的性格;但他毕竟生活在国势日衰的东晋时期,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对他也不能说没有影响,因此文中出现了低沉的调子,例如以“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说死,这是难以苛求的。

八、拓展阅读

《兰亭诗》其一

王羲之

仰视碧天际,俯瞰原水滨。

寂阔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试将《兰亭诗》和《兰亭集序》对比阅读,找出《兰亭集序》中的自然之景和诗中的自然之景的对应之处。

参考资料

1、《晋书·王羲之传》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王旷之子,王敦、王导之侄,东晋初太兴四年生,太元四年卒,年五十八岁,少有美誉,朝廷公卿皆爱其才器,频召为侍中、吏部尚书,皆不就,复授护国将军,又推迁不拜。扬州刺史殷浩遗书,劝使应命,乃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羲之素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度浙江,便有终老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那里,谢安未仕时也住那里。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特撰此序,以申其志。

(引自《汉魏六朝散文选》,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张广祥教案《兰亭集序》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3、《中学中网》课件《兰亭集序》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