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兰亭集序》教案4

《兰亭集序》教案4

课 题

兰亭集序

授课日期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总第 21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王羲之及其作品;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了解作为宴游诗集序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在朗读过程中,初步感知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人生的认识。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结合注释,把握文意。

教学难点

领会句法上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的感知。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教具准备

《兰亭集序》拓本字帖

板 书 设 计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课文内容整理二、语言知识整理

写景状物1、通假字:趣通“取”

记会 2、古今异义

畅叙幽情 其次、所以、夫人、斯文

欣于所遇,及其既倦 3、 一词多义

慨叹 向之所欲,已为陈迹 死生亦大矣 修、期、致、临、次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4、省略句

昔人兴感,若合一契

明意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教学过程

互动感悟

一、谈话导入

浙江三月,莺飞草长,众多文人名士汇集兰亭,吟诗作赋,各抒怀抱;王羲之酒意微醺,挥笔为诗集作序,短序文质兼美,书法更是绝伦,连羲之酒醒也觉得无法再作,后世传为国宝,即今天我们要学的《兰亭集序》。

二、作者简介

选一学生读注解①。

教师略作补充: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称“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出示王羲之《兰亭集序》摹本,正如前人对他的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天机流布,挺然秀出”。

三、范读或分段提读课文,正音

出示字帖,引起学生的喜爱,激发学习动机。

教学过程

互动感悟

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

多音字: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xì)

曾不知老之将至(zēng)

通假字:趣舍万殊(通“取”)

四、反复朗读课文,体会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

五、品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

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

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

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六、阅读效果检测

1、说说你对课文大意的理解。

2、说说你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几个段落的表达角度。

3、说说你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不好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借书序抒写作者对人生感悟的小品文,语言精粹,骈散结合,以散为主。要求同学们反复诵读,品味其精妙的语言和对人生的感悟,并能根据课文的内容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

指导学生朗读语气,组织多种形式朗读。

补充“天干—地支”的推导方法。

梳理课文,引导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为分析结构作好铺垫。

作业布置

巩固作业:熟读课文,力争背诵;试完成课后练习三和《课课练》中1-9题。

预习作业:结合课后1、2两题,试对课文加以评读。

教后反思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