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谈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两个问题

谈谈《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两个问题

(一)关于第1段的思想感情

感情深沉、含蓄是这篇悼词的显著特色之一。这在第1段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死者的深切悼念;但是,为什么叙述的口吻又如此平静呢?马克思的逝世对恩格斯打击多么沉重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不能把自己异常悲痛的情绪完全带进悼词,因为马克思主义者悼念自己的领袖人物不单是为了寄托个人的哀思,更主要的目的在于准确地评述他的思想和事业,以便教育和鼓舞战斗的无产阶级和广大革命群众。这便决定了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必然是相当含蓄的。恩格斯并没有从个人之间的特殊关系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是代表整个无产阶级讲话的。因此,悼词开头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要丰富得多,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评价融为一体,显得更有分量,更令人感奋。

另一方面,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思想感情还不单纯是痛苦,它有着更深刻的意义。马克思逝世的一段时间内几乎一直处于病危,已经失掉了工作能力,所以作者每天都“怀着极度恐惧的心情”去探望他。马克思的死毕竟是安详的、毫无痛苦的。正像作者在3月15日,即马克思逝世后的第二天写给弗?阿?左尔格的信中写的那样:“医术或许还能保证他勉强拖几年,无能为力地活着,不是很快地死去……但是,这是我们的马克思绝不能忍受的。眼前摆着许多未完成的工作,受着想要完成它们而又不能做到的唐达鲁士式的痛苦,这样活着,对他来说,比安然地死去还要痛苦一千倍。……不能眼看着这个伟大的天才像废人一样勉强活着,去给医学增光,去受他健壮时经常予以痛击的庸人们的嘲笑……”这段话生动地体现了恩格斯的革命的彻底的唯物主义生死观和他对自己亲密战友马克思的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以虽然马克思的逝世对生者说来是可怕的不幸,但为死者着想,作者认为马克思安详的死要比无能为力地活着好得多。(四) 关于第6段在全文结构中的地位 这篇悼词的层次依据第2段提出的全篇内容的纲,除开头的总起和结尾的悼念语外,中间分成评述作为科学巨匠的马克思和评述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两部分,主要分歧是这两部分的界限在哪里,这就牵涉到对第6段在结构中的地位的看法了。

有些同志认为从第6段开始文章已正式转入评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贡献,这是值得商榷的,其理由如下:

第一,应当承认这段具有过渡性质。但是它的特点是含有两层过渡:一是从评述马克思的科学发现过渡到讲他对科学事业的看法,二是从评述科学巨匠马克思到评述革命家马克思。第一层过渡属于同一部分内的联系,是本段内容的重点,因此说第6段属上比较稳妥。这需要从悼词的思想内容出发作具体分析。

其次,怎样理解第6段头一句话也关系到对这段在全篇结构中的地位的认识。“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这句话的“这样”两字,是直承第5段说的,指的是马克思所有科学发现的共同特点,而不是对于整个前一部分的总结。马克思作为“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人类的卓越贡献尽管可以相对分为创立革命理论和从事革命实践两个方面,但它们是对立地统一在一起的。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