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教学随想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南极上的一捧雪,一剪寒风,一个灵魂的沉睡和舞蹈!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一个灵魂破土而出时的睡眼惺忪,是天使的泪珠对小草一种爱情的表白!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一颗泪珠,从大秦流到大汉,从大汉流到大唐,然后写成的一部厚厚的春秋!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一段春秋,纵然在岁月的欺瞒中,仍然像胡杨,命定一千年不倒的一种魂魄!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一种魂魄,纵然青春被误解,热情被搏灭,但仍然把历史和大爱的元素,调和成一杯不能忘却的酒!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一杯酒,只要尝一小口,就可以沉睡五千年,执著一辈子,八千里路云和月的一种宿命!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一种宿命,沾染他就会被麻痹,就会被毒害,就会被流放的一种罪罚!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一种罪罚,穿戴起黄河的刑具,坐在鲧的面前,想象一个岁月明灭的忧伤!
语文是什么?
语文是一段忧伤,是心灵不够充盈,生命不够阔大,精神不够放纵的呐喊!
语文是什么?
语文究竟是什么?
其实语文什么也不是,语文真的什么也不是!
语文只是我们语文老师无法放弃的一个良心!
1、《在山的那边》,我问学生有什么感觉?一生说:“告诉我们实现理想获得成功要克服许多困难。”“整首诗不见成功二字,你怎么这样想?”我开始刁难。“诗的最后一段不就是这个意思吗?”“那你给大家读读。”“山代表努力,海代表成功。”学生读完告诉我。这时有一个学生说山应该代表困难。我赞同。我问全般是否同意前边同学的意见,异口同声的赞同。我说这就是感觉,语文课就应该提高对课文的感觉。这种把用山海代表困难和成功的方法叫什么呢?学生窃窃私语。我说人家都规定了,叫象征。
2、本课课后第三题: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这个大海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等等。
我认为上面的题目不好,没有突出对“海”的体验,所以我改作:感受()海。学生可以自由添加相应的内容,然后再说再写。
3、“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
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我:诗人写得多好,把山的颜色同人的脸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有意误导)
生1:对呀,作者准确的写出了山的颜色。
生2:不对,这句诗写的是我的沮丧的心情。
生3:其实,三分写景七分写心情……
多高明而又准确的感觉,清楚的诠释了“一切景语皆情语”,我大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