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 2、把握孟子所谓“大丈夫”的基本内涵。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把握孟子“大丈夫”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结合注释阅读选文1、2,并标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谈论一个话题:何谓大丈夫? 对于“何谓大丈夫”,同学们众口不一,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歌又是如何唱的。 林子祥《男儿当自强》歌词:傲气傲笑万重浪/热血热胜红日光/胆似铁打骨似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誓奋发自强做好汉/做个好汉子每天要自强……即是男儿当自强/强步挺胸大家做栋梁做好汉/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做个好汉子…… 这首歌唱出了一个“好汉子”就该有“傲气”,“用我百点热耀出千分光”,而这种正气正是孟子首倡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子是如何来界定这股“正气”的。
二、讲析选文1(详) 1、梳理文中难以理解的词、句(检查预习) 2、梳理文意(问答设计) (1)了一段对话,引出了的论点:何谓浩然之气?它有何特点? 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 (2)股浩然之气如何产生? 答:①“以直养而无害”; ②“配义与道” (3)何使“义”培养出浩然之气? 答:①“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积累 ②“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内之 (4)养浩然之气不能做哪些事? 答:“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5)说明培养浩然之气,“勿助长”的道理,孟子在此举了一个例子,请同学们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则故事。 答:揠苗助长 (6)揠苗助长”的结果将如何? 答:“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3、小结:因此,要培养浩然之气,根本在于“集义”。只管使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合乎“义”,不必急于求成,自然能养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 前面孟子主要从理论上阐释“何谓大丈夫”,下面我们再通过实例来看看他是如何理解“大丈夫”的。
三、讲析选文2(略) 1、设计问答,梳理文意,并点出重点字词。 ⑴、对于公孙衍、张仪两个人物,景春是如何看的? 答:“岂不诚大丈夫哉?”(反问句,表肯定,原因是“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⑵然而孟子对这两个人却持否定态度,哪句话可以证明? 答:“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⑶孟子否定这两个人的理由是? 答:“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公孙衍、张仪是通过阿谀苟容、顺从统治者来窃取权势的,(参看注释⑾)这根本就不是大丈夫所为。 ⑷那么,怎么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呢?(注意标点的提示作用) 答: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践履仁礼义 ②“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进取精神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坚定意志 2、小结:本课我们分别从理论和实例上了解了孟子对“大丈夫”的界定,他所谓的“大丈夫”应具有浩然之气,此外,还要积极地、坚定不移地践履道义,修养道德。
(二)、材料拓展活动 1、分4人小组讨论记录 2、主题:找出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的“大丈夫”,并简介其“大丈夫”的言行举止或精神品格等。 附[板书设计] 践履仁礼义 浩然之气 进取精神 大丈夫 坚定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