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定风波教案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教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定风波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

2、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1、诵读法

2、探究、比较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顺境不骄、逆境不惧的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即景生情的写作手法

体会诗人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由眉山景点三苏祠、唤鱼池、苏坟山等引入苏轼导入课文。

2.回忆苏轼有关知识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代表作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

3.写作背景简介

写于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诗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诗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二、朗读,赏析本词

1.生自读,注意停顿、语速、情感。

2.生分小组,结合注释,理解全文意思。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遇到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3.小序作用:交代写作时间、写作缘由。苏轼的词很多都有小序。

4.整首词即景生情,抓表现诗人情感、态度的词语,分析。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前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徐写作者面对自然风雨的从容和面对人生风雨的旷达乐观。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这并不是写实,而是继续写自己当时的心态,当自己拥有平静悠闲的心态时,即使是竹杖芒鞋行走在泥泞中,也胜过骑马扬鞭疾驰而去。这里还隐含了两种生活对比,一种是竹杖芒鞋的平民生活,一种是肥马轻裘的贵族生活,在经历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后,苏轼越来越认同这种真真切切、平平淡淡的平民生活。谁怕?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

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既指眼前风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

莫何妨谁怕任四个词语,是作者心情的真实写照。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这里描绘了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一边是料峭春风,作者感到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作者感到丝丝暖意。这既是写景,也是表达人生的哲理。在寒冷中有温暖,在逆境中有希望,在忧患中有喜悦。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归去之后,看刚才刮风下雨的地方,哪里有什么雨,哪里有什么晴。所谓风雨,所谓晴,不过是人心中的幻想而已。表达诗人宠辱不惊的人格境界和内心的平静。体现诗人面对人生苦难的超脱、豁达。全词以这样充满哲理的句子收尾,韵味无穷,令人深思。

三、比较阅读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黄犬,右臂驾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下片前三句是说,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何妨?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两句是说,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名(一样信任我)呢?此时东坡才四十岁,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自请外任。此时西北边事紧张,熙宁三年,西夏大举进军环、庆二州,四年占抚宁诸城。东坡因这次打猎,小试身手,进而便想带兵征讨西夏了。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是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一个文人要求带兵打仗,并不奇怪,宋代诗人多有此志。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末三句是说,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词人最后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后又作出利箭射向敌人这种出人意料的结局,利用巧妙的艺术构思,把记叙出猎的笔锋一转,自然地表现出了他志在杀敌卫国的政治热情和英雄气概。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对比《定风波》,明显可以感觉到苏轼心境的变化,当初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愿请求外任,自杭州到密州任知州,除了他在各地任上致力于地方政绩外,一直要求大用于世,面对西北紧张的边事,他因出猎这件小事得到鼓舞,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抱负还未实现,乌台诗案差点性命不保,经历人生大起大落,苏轼看开一切荣辱得失,心境趋于佛系,从而笑看人生风雨。

作业:背诵此词

板书设计:

定风波

苏轼

烟雨旷达

斜阳乐观

上面就是定风波教案了,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多多关注本网站。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