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君山月夜泛舟记》阅读答案

《君山月夜泛舟记》阅读答案

君山月夜泛舟记

清 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途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

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作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觜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饥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 明日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 周:环绕

B.水益平不波 波:波浪

C.志称山周七里有奇 奇:余、多

D.乃命酒肴 命:准备

6.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余四人寻山以归

A.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斧斤以时入山林

7.下面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B.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C.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D.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8.作者写到月夜君山泛舟,多次运用联想手法。请试举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3分)

②、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4分)

③、又北入后湖,旋而东。(3分)

参考答案:

5、答案:B 波:名词活用为动词,起波浪。

6、答案:B A、介词,用;B、连词,表修饰;C、连词,表并列;D、介词,按照。

7、答案:D

8、①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尔。这是联想,作者联想到当年苏轼畅游赤壁,让这次月夜泛舟洞庭湖,同名人名赋自然地联系了起来,更见风雅。

②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相与论地道通吴中。这是联想;又由神人金堂数百间进而联想到恍惚如可问的湘灵、洞庭君。山背水湾,风平浪静,本是习见景象,作者却通过一系列联想巧妙地引出神怪传说,渲染水府灵域气氛。

③ 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这是联想。君山倒影里飘出团团白云,本不足为奇,因这一联想,倒也凭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9、①译:现在是丁卯年农历十五日夜,我才获得一次机会环游君山。

②译:从岳阳城远远望着君山,见到独自挺拔的树影,就是这棵樟树。

③译:又从北面进入后湖,不久又转向东面(行进)。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