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休鋟()猖蹶()()陇亩()
怫然()舴艋()()社稷()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等死,死国可乎()(2)复立楚国之社稷()
(3)休鋟降于天()(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5)盖追先帝之殊遇()(6)斜晖脉脉水悠悠()
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
(1)抑亦人谋也古义:今义:
(2)遂用猖蹶古义: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今义: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深追先帝遗诏()
(2)效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5.选择词义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
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抱恨终天
B.先帝不以臣卑鄙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后值倾覆樯倾楫摧
D.不宜妄自菲薄薄暮冥冥
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填空。
(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一致。
(3)《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
(4)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5)《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7)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8),弓如霹雳弦惊。
(9)过尽千帆皆不是,。
二、阅读理解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本段节选自《》,作者是。(2分)
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D.引喻失义(说话中称引譬喻不恰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广故数言欲亡B.河曲智叟亡以应
C.今亡亦死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下面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危急存亡之秋一叶落而知天下秋B.忘身于外无敌国外患者
C.盖追先帝之殊遇笼盖四野D.以塞忠谏之路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下面加点的部分不能连读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D.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文中的益州指蜀汉,先帝指刘备,陛下指刘禅。
B.作者分析形势先说不利的主观条件,后说有利的客观条件。
C.作者在提出自己的建议时,先从正面说,再从反面说。
D.本段的主旨句是诚宜开张圣听,这是作者提出的第一个建议。
7.这段文字分析了蜀国的内外形势,作者的用意是()(2分)
A.表达对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的先帝的怀念。
B.赞扬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的忠心耿耿。
C.表达出师伐魏以报效先帝的决心。
D.希望刘禅认识形势的危急,实施广开言路的政策。
(二)(2011天津)阅读《陈涉世家》一文的节选文字,回答8~10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需改为走之旁)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天大雨会:适逢,恰巧遇到B.等死,死国可乎等:等待
C.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D.陈胜王王:称王
9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A.怅恨久之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D.固以怪之矣
10.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胜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表明自己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
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痛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处处积蓄着反抗的力量
C.陈胜打出扶苏、项燕的旗号,寄托了对二人的怀念,并立志替二人报仇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
(三)(2011兰州)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1~15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11.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3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1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吴广素爱人素:(2)将军身被坚执锐身: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4.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15.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四)(11苏州)阅读《出师表》《隆中对》中的两段文字,完成1619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
1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A..。.....。。
臣本布衣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
B..。.....。。
先帝不以臣卑鄙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C..。.....。。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D..。.....。。
还于旧都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先主曰:君与俱来。
答:
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答:
18.《出师表》能流传千古,原因之一是其言辞质朴,情真意切。请以遂许先帝以驱驰为例,结合选文内容作简要分析。(3分)
19.针对文中画线句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看法:诸葛亮写《出师表》时刘备已经去世,那么,即使出师未果,也不会对先帝之明造成影响,所以诸葛亮的担心是多余的。对此,你有怎样的见解?
参考答案
一、1.略2.略
3.(1)而且压抑(2)失败凶猛而放肆(3)身份低微,出身鄙野言行品德恶劣
(4)深感遗憾极为憎恨
4.(1)给予留给(2)成效效果5.B6.C7.略
二、(一)1.出师表诸葛亮2.c3.D4.B5.A6.B7.D(二)8.B9A10C
(三)11.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2.(1)向来,一向(2)亲自,亲身
13.可是戍守边塞的人十个中也得死去六七个
14.C15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并建立张楚政权;各郡县纷纷举事响应陈涉
(四)16.A
17.译文: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刘备就去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
18.许是答应、许诺的意思。诸葛亮为报答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遂许先帝以驱驰,而一许便是二十一年。在历经了无数危难后,如今又要出师,继续为刘备的遗志北定中原而驱驰,这仍然是对许的践行。一个简单的许字,让我们读出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一份真情、一片忠心,也使我们感受到了他信守承诺、一诺千金的高尚人格。
19诸葛亮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刘备把国家大事都托付给诸葛亮,这是对诸葛亮的信任。如果诸葛亮辜负了这份信任,也就等于说刘备有眼无珠、看错了人,那先帝之明当然受损,甚至就不能成立了。从诸葛亮的恐可以看出他把这份信任看得很重,努力维护着刘备的明君形象。恐也是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的真切内心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