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 阅读答案附赏析

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 阅读答案附赏析

水调歌头 建炎庚戌题吴江

无名氏①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②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④!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注释:①一说作者是宋朝南渡词人张元干。 ②银艾,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的绶带,因为用艾草染成绿色,所以叫艾。 ③三江:流入太湖的吴淞江、娄江、东江。 ④挽天河,出自杜甫《洗兵马》最后两句: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8.词的开篇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写往日太湖之游那么轻松愉快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上片简要分析。(5分)

9.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阐述起悲歌的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8.①与如今重到,愁与水云多构成对比,②奠定全词慷慨悲壮的基调,为后面写愁绪作铺垫。(答对得2分)③再引出愁之所以深广的原因:为昔日曾想抽长剑斩胡虏今日却大志不展而叹息,为既知今日何不当时就绝意官场归隐故乡山水不与苟安的君臣为伍而感伤。(3分) 9.化用晋人张季鹰因秋风思故乡吴江的鲈鱼脍、莼菜羹的典故,暗寓江南很美,有鲈鱼与美酒相送自己的归隐生活,但是诗人却又不愿也不忍归隐因而写出这首悲愤的诗歌。(能答出用了何典得1分,答出脍新鲈,斟美酒表归隐之志的得1分,能解释出起悲歌,是不愿不忍的悲愤,得1分)

原因:词人面对南宋君臣偏安江南,不思收复中原的现实,报国无门而愤然欲弃匣中长剑换取归隐丘壑,以扁舟一叶相送渔樵江渚的日子,但又毕竟心怀报国之志,心存净洗胡尘千里收复中原失地之心,所以又不禁发出了慷慨悲壮的愤激之声。(3分,一定要结合词作文本答题,答出词人矛盾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词慷慨悲凉,唱出了宋室南渡初期志士仁人的心声,因而受到重视。

此词系题于吴江桥上,因而全篇紧紧围绕江水立意。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这的几有说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与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为下文抒写愁绪作了铺垫。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陡然转到当前,然而是何事使他愁和水、云一样多呢?作者并不马上解释,接下去的词句却是感情的连续抒发。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但是这三句用拟字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的绶带,丘壑指隐士们住的地方。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说自己无意作官,后说归隐不能。

下片用三个三字句起头:新鲈,斟美酒,起悲歌,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的感情从中喷涌而出。通脍,把鱼肉切细。从内容着眼,新鲈、美酒都是至美之物,但后面接上的是起悲歌,此所谓以美衬悲、愈转愈深者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这里开始回答何事愁与水云多,也呼应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全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事,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三苦。

欲泻三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这三句用欲字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此打算。正因为有了这一打算,上片中所说的以剑换舟的打算才未实现,丘壑之隐也才蹉跎。那么这一打算能否实现呢?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霄汉这里暗指朝廷。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面对朝廷只能使浓愁变成伤心的清泪,因为统治者并不允许人民通过战斗收复失地,作者的一切设想,也都因朝廷的妥协投降而变成了泡影。

这首词慷慨悲壮,每个字的后面都激烈跳荡着一颗被压抑的爱国心,反映了在国事不宁的情况下个人身心无处寄托的徬徨和苦闷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