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假如我不知道一个人在能完成善的行为时就不该结束生命的话,我早已不在人世了,而且是由于我自己的处决。”他对病愈的最后的希望没有了。“连一向支持我的卓绝的勇气也消失了。噢,神!给我一天真正的欢乐罢,就是一天也好!我没有听到欢乐的深远的声音已经多久!什么时候,噢!我的上帝,什么时候我再能和它相遇?……永远不?……不?……不,这太残酷了!”这是临终的哀诉;可是贝多芬还活了二十五年。他的强毅的天性不能遇到磨难就屈服。“我的体力和智力突飞猛进……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过才开始。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噢!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一些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还有什么休息;而可怜我对于睡眠不得不花费比从前更多的时间。但愿我能在疾病中解放出一半:那时候!……不,我受不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B)
佛罗伦萨的国家博物馆中,有一座米开朗琪罗称之为《胜利者》的白石雕像。这是一个裸体青年,长得身材匀称,低低的额上覆盖着鬈曲的头发。他笔直地站着,单膝跪在一个大胡子背上。囚人蜷伏着,头伸向前面,如一匹牛。可是胜利者并不注视他。即在他的拳头将要击下去的一刹那,他停住了,满是沉郁之感的嘴巴和犹豫的目光转向别处去了。手臂折转去向着肩头:身子往后仰着;他不再要胜利,胜利使他厌恶。他已征服了,但亦被征服了。
这幅英雄的惶惑之像,这个折了翅翼的胜利之神,在米开朗琪罗全部作品中是永留在工作室中的惟一的作品,以后,达涅尔·特·沃尔泰雷想把它安置在米氏墓上。它即是米开朗琪罗自己,即是他全生涯的象征。
(C)
以下是他英雄式的逻辑:
“我经常听到下面这种非常错异的议论:‘问题是在实际上又将如何?虽然在理论上的确不错’;理论不是用来适合实际的,也许它只是会话上不可缺少的美丽的辞句!……至于我,我不能不根据了我所了解的情形而做,因为我已经懂得了我所思索的事情。”
他开始以照相般精确的方式,将他参观贫民窟或夜间收容所时亲眼所见的莫斯科贫困景象一一描绘出来。他确信,不能像他最初想象的那样,用钱去救助那些多少都被城市腐败所害的苦人儿,于是,他勇敢地去探寻祸害的根源。沿着可怕的链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找该对此负责的人。首先是有钱人,他们该死的穷奢极欲,像传染病一样吸引人,使人堕落,此即具有普遍诱惑性的不劳而获的生活。其次是国家这个由强人为一己私利去剥削、奴役他人而建立的残暴的实体。教会是其同谋;科学艺术是其帮凶……这为非作歹的各路大军该如何对付呢?首先,不要同流合污,拒绝参与剥削人的行动。放弃钱财和田产。不为国家服务。但这还不够,必须“不说假话”,不害怕真理。应该“幡然改过”,将由教育带来的骄傲连根拔除。最后必须用双手去劳动。“你要靠额上的汗水去挣你的口粮”:这是第一也是最基本的法则。托尔斯泰提前回答精英分子的嘲笑:体力劳动并不妨碍智力,反而能增进智力,这是符合自然的正常要求,只会有助于健康,艺术就更不在话下了。而且,体力劳动还能使人类重新团结起来。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17.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以感人肺腑的笔墨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选文中的三个片断分别记叙了三位名人对自己命运的抗争,这三人命运究竟如何?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结合原著简要说说。(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50字)(4分)
18.结合选段C或者你所了解的托尔斯泰,谈谈你对文段中划线“英雄式的逻辑”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7.(4分)【示例:(1)贝多芬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他渴望爱情,但又不得不承受失去爱情的痛苦。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然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50字,4分)
(2)米开朗基罗出身高贵,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无妻无女,家人没有给他丝毫温暖,只知道从他身上榨取钱财。祖国多灾多难,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共和主义理想破灭。他人身几乎没有自由,只能依附于教皇,七十多岁还要爬上脚手架为他们效劳。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但他依然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
(3)托尔斯泰贵族出身,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震惊,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理想,他和他的阶级、家庭决裂,在孤独中默默进行一场可悲的搏斗。】
18.(4分)【示例:托尔斯泰敢于将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并与自己的阶级(有钱人)、国家、教会决裂,走到农民中去,用自己的双手劳动,坚持自己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