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乌鸦口渴了(17分)
他是听着《乌鸦喝水》的故事长大的。
三岁多的时候,他听到的第一个故事是《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
他会想问题了。讲完,他问妈妈:为什么乌鸦一下子叼个大石头呀?那样不是一下子就能喝到水了吗?妈妈笑了:傻孩子,旁边只有小石子呀!你看,你爸爸就是我们家的乌鸦,每月都给我们寄钱,就像这小石子,一颗一颗的,攒起来,攒多了,咱们家就有水喝了。
那时候,他的爸爸在矿区工作。在他印象里,爸爸的脸总是黑的,像乌鸦。
一开始,他听故事很兴奋,越听越精神。听完一个,总缠着妈妈再讲一个。妈妈的故事很有限,妈妈越来越疲于应付。后来,妈妈有了主意。妈妈专讲《乌鸦喝水》,讲到故事最后,就教他数数,数石子。乌鸦开始叼了,一颗、两颗、三颗……数着数着,他仰着小脸儿就睡着了,梦里全是乌鸦,满天飞。
再后来,妈妈接到了一个通知。妈妈接到通知急急忙忙地将他寄放在姥姥家,一个人去了爸爸工作的地方。回来时,妈妈的眼睛肿得像桃子。姥姥说,那是哭的。
从那天起,他就再也没有见过爸爸。
爸爸走后,妈妈没再嫁人,矿上给妈妈安排了个打扫卫生的活儿,靠每月几百块钱维持生计,供他上学。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妈妈的脸也越来越黑,头发却越来越白,像乌鸦,又像白头翁。
他长大了。
大学毕业,他在爸爸生前工作的矿区参加了工作。本来,妈妈死活不愿让他再干这一行的,但是,现实往往和人想象的不一样。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中的乌鸦。他听过“乌鸦反哺”的故事,他发誓,要让妈妈后半生过上好日子,“喝”上最好喝的“水”。
几年后,他当上了副矿长
他不满足每月的那点“小石子”,就和别人合伙开了个私人小煤矿。他是大矿副矿长,开个小煤矿,在当地算不得稀罕事儿。他的小矿,除了工人,其他一切所需都可以从大矿调来,他有条件。有人背后偷偷叫他“公私合营”。他以低廉的成本逐渐击败了一个个同行,一跃成为当地首富。他仍不满足,进一步扩展他的“事业”。
妈妈现在已经不愁喝不到水,但妈妈的头发比以前更白了,脸则更黑了。妈妈看他整天忙得连喝水的工夫都没有,就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眼看他的小煤矿规模就要撵上他所在的大矿,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他的煤矿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致使发生大规模冒顶事故,死亡78人!这件事,成了许多报纸的头条新闻。
作为事故第一负责人,他被公安机关拘捕,正赶上国家集中整治私人小煤矿的风口上,他一审被重判死刑。
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像一只行将就木的老乌鸦。
对着话筒,他流着眼泪说:妈,儿不孝,没能让您过几天舒心日子。爸爸死后,您一手把我拉扯大,吃尽了苦头。现在,儿却不能为您尽孝送终了。临走前,儿有个要求,再给儿讲个故事吧。
妈妈哭了,流着泪讲了他熟悉的故事——
一只乌鸦口渴了,下来找水喝……乌鸦将小石子一颗一颗地投进瓶里,水面在慢慢升高。但是乌鸦着急了,它是一只性急的乌鸦。它这会儿渴得厉害,不愿意慢慢地等水涨高。乌鸦飞到别处,拣了一块大石头叼了回来,一下子将大石头投到瓶里。结果,砰的一声,瓶破了,乌鸦一口水都没喝着。
听完,他失声痛哭起来,回荡在整个囚室。
参考答案: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
2.概括妈妈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体会下列句子中外貌描写对人物表现的作用。
狱中,白发黑脸的妈妈来看他,他发现,妈妈真的老了,就像一只将行就木的老乌鸦。
4.从下面三句话中中提炼出“乌鸦”一词的公共含义。
⑴你看,你爸爸就咱家的乌鸦。
⑵妈妈成了家里的乌鸦。
⑶有了工作的他,成了家里的乌鸦。问题补充:
5.儿子在狱中,妈妈最后一次讲“乌鸦喝水”故事新编,有什么深刻含义?
6.听完故事,儿子为什么会“失声痛苦起来”?
最佳答案 1.它是一只性子急的乌鸦。它这会儿渴得厉害,不愿意等水漫漫升高,乌鸦非到别处,叼来一块大石头投到瓶里,结果,砰一声,瓶破了,乌鸦一口水也没喝着。
2.妈妈的脸也越来越黑,头发却越来越白,像乌鸦,又像白翁。
3.体现出妈妈老了。
4.三句话中的“乌鸦”共同含义是很忙。
5.儿子的心就像那只性子急的乌鸦,到头来水还是没喝到。
6.妈妈讲的那只性子急的乌鸦,就是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