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敲门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的老人,社区于是在这个楼道里,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社区找到他时,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
④老人的身体很硬朗,几乎没有出现过什么情况,只是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还有一次,中午的时候,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这时候来敲门,难道这孩子今天没上班?高高兴兴地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
⑤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道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吱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⑥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有什么事情。他也只好这样想了。
⑦晚上11点多,他们一家才回来。在楼道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再一想,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再说吧。
⑧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了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⑨“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了什么事,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道间的脚步声,就想着可能是你们回来了,这就上来看看。好了,放心了。”
1.文章第①段中“他”与“她”约定敲门的节奏,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文章第②段这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选取 “推销员敲门”这一素材,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⑧段中加点的“果然”能否换成“竟然”?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出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答案:1.这样约定的好处是让“她”知道敲门的是“他”,防止老人因着急开门而出意外。
2.这是说“他”每天下班回来必须要做的事是敲101室的门,看老人是否有事,是否需要帮助(或这是说每天下班回来敲101室的门,看老人是否有事,是否需要帮助是“他”分内的事)。
2.选取这个素材可以表现出老人对“他”的依恋,进而写出“他”对老人的关心、帮助。
3.示例一:能换,因为前文提到“他”认为老人已经休息了,不可能来敲“他”家的门,“竟然”可以表现出老人敲门令“他”感到意外。
示例二:不能换,因为听到“咚,咚咚,咚——”这熟悉的敲门声,“他”就会想到是“她”,用“果然”可以表现出老人敲门在“他”意料之中。(言之成理即可)
4.帮助(关心)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关心)。(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