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侃先生二三事
①中国丈人似有放诞的传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放诞与其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如 校长出来调解、道歉才算了事。在中央大学兼课的名流颇多,大多西装革履,汽车进出,最起码也有黄包车。惟有黄侃进出学校,常穿一件半新不旧的长衫或长袍,并用一块青布包几本常读之书。一个雨天,其他教授穿胶鞋赴校,而黄侃却穿一双土制皮木钉鞋以防滑践泥。课后天睛,他换上便鞋,将钉鞋用报纸包上夹着出校门。新来的门卫不认识黄侃,见他土里土气,又夹带一包东西,便上前盘问,还要检查纸包。黄倪放下纸包就走,从此不再去上课。系主任见黄教授连续几天未到校,以为生病,便登门探望,黄侃闭口不言,系主任不知所以然,急忙报告校长。校长亲自登门,再三询问,黄倪才说:学校贵在尊师,连教师的一双钉鞋也要检查,形同搜身,成何体统?校长再三道歉,后又托名流相劝,均无效果。
⑦志士之狂、名士之狷,当然不是黄侃的全貌,他对学术的谨严与虔敬,恐怕才是其性情的根本。黄侃治学非常严谨,对待著述十分谨慎、认真。所治经、史、语言文字诸书皆反复数十遍,熟悉到能随口举出具体的篇、页、行数,几乎没有差误,即便如此,依然不轻易为文。他常说,学问之道有五:一日不欺人,二日不知者不道,三日不背所本,四日为后世负责,五日不窃。黄侃还经常教育学生,中国学问犹如仰山铸铜,煮海为盐,终无止境。作为一个学者,当日日有所知,也当日日有所不知,不可动辄日我今天有所发明,沾沾自喜,其实那所谓发明,未必是发明。
⑧以学术新、旧论,黄侃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学人可谓泾渭分明,但在内在精神方面,他们对学术独立、自由精神的追求、甚至革命行动的激烈等,恐怕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吧。
(根据刘作忠《国学大师黄侃的妙闻趣事》改写)
19.文章是从哪几方面叙写黄侃的?请各举一例。(4分)
20.按照第⑦段中黄侃的说法,中国学问有什么特点,应当采取怎样的治学态度,应当做出怎样的贡献?(用自己的话回答)(5分)
21.作者这样叙写黄侃的写作意图是什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