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张炎《鹧鸪天》古诗词鉴赏答案

张炎《鹧鸪天》古诗词鉴赏答案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试题】

⑴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⑵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答案】

(1)上片楼上笛声勾起作者思乡之情,迷茫春水、低垂暮云更让作者心情压抑、低沉;燕子正忙着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雨打梨花更显作者之孤寂。作者借眼前这些饱含愁绪之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心中思念故乡、故友的愁苦之情。

(2)清明来临,自己飘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因而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广东卷))

【作者简介】

张炎(1248—约1320)字叔夏,号玉田,晚号乐笑翁。寓居临安,曾北游元都谋宫,后失意南归,落魄而终。其早年生活优裕,日以文酒自误,词作多欢愉明畅。宋亡后,家道中落,多追怀往昔之作,格调悲凉凄婉。其词意度超远,语言清丽,善以清空之笔,状沦落之悲,堪为姜夔后劲。

【鉴赏】

这首词是一首明写客中思家实则蕴含作者故国之思的小令。

上片侧重写景,景中含情。起首写因笛声撩人心魄而引起思乡之情——“楼上谁将玉笛吹”。小令从一开始便定下深沉的思念故乡、故友的感情基调。次句“山前水阔暝云低”,写作者因闻笛而起故乡之思,不禁引颈往故乡方向眺望,然而却是茫茫的一片春水和低垂的暝云,这一画面在缕缕凄侧的笛声中推出,更给人一种压抑、低沉的感觉。所谓景语亦即情语。在这两个画面的背后。读者似亦可窥见作者此时的心境。“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三四句继续写眼前所见之景。“劳劳”,忙碌貌。此句谓春天的燕子正忙着觅食、筑巢安家,而自己却流落千里,有如断梗漂萍,随波逐浪。“落落梨花雨一枝”。“落落”,孤独貌。作者在“梨花”前冠之以 “落落”,更显雨中梨花之孤寂了。中国古代诗人似总喜以雨与黄昏为背景来寄托其愁绪,如“丁香空结雨中愁”等等,那么雨中梨花亦可作为寄托愁绪之意象了。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景中含情,不言愁而愁自现。

下片侧重抒情,将上片压抑在画面背后的愁绪直抒而出。过片前三句写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修禊”,为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已日(魏以后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除不祥,称为修禊。王羲之《兰亭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卖饧时”,亦古代之风俗。寒食节这一天要食饧(糖)粥。此句谓寒食节将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作者将两个节日名列出,我们似可看到飘零异乡的游子正扳着手指算着临近的故乡节日。“故乡唯有梦相随”,一个“唯有”道尽了作者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深苦衷。也许写自己在梦中对故乡的思念,尚未能尽意,接下便以具体的动作写自己的思乡情怀:“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此二句谓自己昨夜里不得安眠,愁绪无法排遣,漫步江头,折得一枝新柳归来,虽非故乡苏堤上的,但也令人愁眉不展,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了。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实只能徒增烦恼。

这首小令无论是写景或抒情,都极为自然,没有丝毫的做作与矫饰。作者还成功地运用寻常之景,眼前之物,铺排渲染,深切动人地把主题由浅入深、由隐至现地表露出来,显示了作者捕捉意境,表达情感方面的才能。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