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练习
一、准确把握形象
蜀 相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对杜甫的《蜀相》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描写了丞相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匡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沉挚而悲壮。
D.尾联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慨叹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二、正确理解语言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三、鉴赏表达技巧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对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感慨,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感伤情绪。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4、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 “清”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写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四、评价思想内容
蟾宫曲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5、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相应。
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又形象地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
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人物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
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6、对这首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
B.第二句表现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
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
1、 分析:答案为B。“柏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阴森岑寂;“自春色”“空好音”是写没有人欣赏,表现了冷落、凄清的特点。作者写锦官城外高大茂盛古柏掩映中的武侯祠,尽管有“映阶碧草”“好音黄鹂”,但也是枉添春色,着重渲染了今日祠堂冷落、荒凉、无人视听,表达了对诸葛亮身后寂寞的慨叹。
2、分析:答案为B。“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是说平时很少有邻居紧挨着做伴,庭院和小路上都长满了荒草。该项却理解为“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原因是对“少”字理解错了。
3、分析:答案为D。这首小令先交待背景,说是昨晚雨狂风猛,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好借酒消忧。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此时,她已听到侍女准备起户卷帘,一日之计已经开始,便急忙问:海棠花怎样了?侍女说,还好,还好,海棠花和原来的一样。女主人听了后,笑着说,你知道吗,应该是红的少了,而绿的多了。诗歌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来抒发她的感伤情绪,而这种感伤情绪又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诗歌在表达这种情绪时,并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通过委婉的问答,来轻轻地流露的。因此,说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是不正确的。
4、分析:答案为D。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代托咏蝉寄意的名作。诗歌并未写景,哪里来的“寓情于景”?“事、景、情、议融为一体”的说法更是完全偏离了本诗的写作手法。
5、分析:答案为C。错误在于没有弄清楚该曲的基调。这首曲虽然风格雄健、高昂,但全诗主要是对历史做出客观的评价,并非要表现什么“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业”。
6、分析:答案为C。诗歌的后两句,是再告诉读者“偏爱菊”的原因,那是因为菊花开过以后,年内就没有别的花了。诗人赞赏的是菊花在寒风中独斗秋霜的勇气,这与他本人的经历不无关系,而这种想法与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