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1)颔联写登楼远眺之景,请说说为什么写的好?(4分)
(2)尾联言简意明,意味却深沉丰富,请简要赏析其中的思绪和情感。(4分)
[答案] 6.(1)①从整体上写登高览胜,不但宣城秋境尽收眼底,而且间接写出“山晚” “晴空” 的澄彻明净,可任意纵目的畅快惬意。②用比拟,以“明镜” 写秋水的澄明和“晚晴” 时的水光潋潋,用“彩虹” 状双桥在夕阳下的倒影,写出秋色斑斓的水光天气。③以动写静,“夹” 不但写出宣城处于双溪之中的轮廓,而且活化了溪流绕城而过的形象;“落” 使地上桥影拥有从天而降的动感,令人遐想。④江水,双桥相映成趣,互为烘托。“明镜” 让彩虹的色彩更为瑰丽,“彩虹” 使“明镜” 更为清澈晶莹。(能从两个角度,用贴切的表现手法支持阐释即可)
⑵ ①诗人临风缅怀南齐的谢朓,心情复杂,但没有人理解,也无人愿理解,深刻的孤寂溢于言表。(2分)②诗人有怀想、追慕谢公的绵绵情思;诗人才华卓著而仕途困顿,与当年谢朓的命运如出一辙,临秋登谢朓之楼,思慕中有纠结,纠结中有感叹,感叹中有悲苦;不被理解,孤寂和苦闷;秋风袭袭,正是诗人心中凄风苦雨的写照。③诗人登高所眺,人烟苍寒,橘柚黛青,梧桐泛黄,秋色冷凉,沉重抑郁,凄怆荒寒;诗人追远怀人,思绪跨越古今,走得越远,受伤越深,深沉苦闷,五味俱陈。(②③两点,点到即可2分)
[解析] 6.一个晴朗的秋天的傍晚,诗人独自登上了谢公楼。岚光山影,景色十分明净。诗人凭高俯瞰,“江城” 犹如在图画中一样。开头两句,诗人把他登览时所见景色概括地写了出来,总摄全篇,一下子就把读者深深吸引住,一同进入诗的意境中去了。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描写。这四句诗里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从上面的一个“望” 字生发出来的。从结构的关系来说,上两句写“江城如画” ,下两句写“山晚晴空” ;四句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又是有层次的。“两水” 指句溪和宛溪。因为是秋天,溪水更加澄清,它平静地流着,波面上泛出晶莹的光。用“明镜” 来形容,用语十分恰当。“双桥” 指横跨溪水的上、下两桥。这两条长长的大桥架在溪上,倒影水中,诗人从高楼上远远望去,缥青的溪水,鲜红的夕阳,在明灭照射之中,桥影幻映出无限奇异的璀璨色彩。这更像是天上的两道彩虹,而这“彩虹” 的影子落入“明镜” 之中去了。秋天的傍晚,原野是静寂的,山冈一带的丛林里冒出人家一缕缕的炊烟,橘柚的深碧,梧桐的微黄,呈现出一片苍寒景色,使诗人感到是秋光渐老的时候了。诗人用极端凝炼的形象语言,在随意点染中勾勒出一个深秋的轮廓,深深地透漏出季节和环境的气氛。他不仅写出秋景,而且写出了秋意。他在高度概括之中,用笔丝丝入扣。
解析结尾两句,从表面看来很简单,只不过和开头二句一呼一应,点明登览的地点是在“北楼上” ;这北楼是谢朓所建的,从登临到怀古,似乎是照例的公式,因而李白就不免顺便说一句怀念古人的话罢了。这里值得注意是“谁念” 两个字。“怀谢公” 的“怀” ,是李白自指,“谁念” 的“念” ,是指别人。两句的意思,是慨叹诗人“临风怀谢公” 的心情没有谁能够理解。这就不是一般的怀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