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长洲库吏叶景初 阅读训练及答案

长洲库吏叶景初 阅读训练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翻译题10分,断句5分)

长洲库吏

长洲库吏叶景初,善趋承,得陆尹欣心。凡托买段匹,兑金饰,市珠宝,必倍价择精好者以献,而开账故减其值。尹益加爱幸。每家人返舍,必剽取库千金,叶即刻送进,更不稽迟。

将期年,支用几及万外。叶役期亦将满。计尹俸薪抵赎不能偿,虑后事发连坐,因萌异志。尽取库贮银两入私囊,令伊父挈妻儿先遁,至新昌村中,托名避粮役赁屋而居。己独与小童关保守舍。

会按君案临,将尹平昔所用库银,细造一册,逐项倍添至二万余两。适尹有亲赍公文一角,将册暗入封中。俟尹进院作揖,即与童逸去。尹照常呈递迄,毫不知也。

按君发封得册,细阅,开载多端,狼藉可笑。令巡捕官呼尹至,问:“库吏安在?”尹对:“在县。”按君令唤来。尹出,急命隶往拘,则逃去无踪影矣。

按君坐堂上久待,尹不得已,复入曰:“吏偶他出,至当进见。”按君遂举册授尹。观迄,骇汗,曰:“卑职并未曾擅用库银,不知此册何人开报?”按君曰:“此库吏所开,朝来尔亲自投递者。”尹知为叶所卖,愧悚出院。虽勉强设处,补完库银,竟坐不谨革职。

叶至新昌,潜踪不出,几一载余,人无知者,自喜得计。其父偶遇比邻陈老,留归聚话,两意颇投,遂互相往还。去舍三里,有山秀耸,且僧院幽雅。陈时携酒邀叶父子同游,叶亦治具相答。浃旬必往,率以为常。

一日,小童持壶榼,至半途颠仆,肴核倾覆。叶见之大怒,将童痛殴。童不胜忿怨,窃詈言:“我又不曾盗库,缘何将我凌虐?我若说出根由,看他何面目做人!”僧闻之生疑,还用甜言哄童,探得其实,喜为奇货。

明晨往谒,持修寺疏薄求助。叶许三两,僧请益,增五两至八两,意犹未满。且出,冷语刺叶,曰:“不义之财,不如喜舍。若复吝惜,必有非灾!”叶怒谇骂,僧亦复不让,两相喧闹。

地邻共来问故,僧云:“此苏郡盗库吏也,逃避于斯。”共执赴县,叶犹诋讳。僧称:“小童详知。”鞠之,悉吐露。长洲库吏叶景初 阅读答案

递归原籍,以监守自盗拟永戍。追赃不能完,死于狱中。

(选自巴蜀书社《明代文言短篇小说选译》)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尹有亲赍公文一角 赍:呈递

B.叶即刻送进,更不稽迟稽:查考

C.托名避粮役,赁屋而居赁:买

D.不义之财,不如喜舍 舍:施舍

6.不属于库吏对陆尹或巴结或陷害的卑劣行径的一项是( )

A.每家人返舍,必剽取库千金,叶即刻送进,更不稽迟。

B.令伊父挈妻儿先遁,过钱塘江,至新昌村中,托名避粮役,赁屋而居。

C.(库吏)将尹平昔所用库银,细造一册,逐项倍添至二万余两。

D. 适尹有亲赍公文一角,将册暗入封中。

7.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陆知县并没有贪污受贿,却落得个被革职的下场,实属库吏作孽。

B.库吏自以为天衣无缝:卷走现银,嫁祸陆尹,暗递假帐,然后溜之大吉,可谁知最终还是漏了陷,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C.童仆因不胜库吏的虐待而将库吏告发。

D.和尚为了主持正义而将库吏告发

8.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翻译上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

⑴凡托买段匹,兑金饰,市珠宝,必倍价择精好者以献,而开账故减其值。(4分)

翻译:

⑵此库吏所开,朝来尔亲自投递者。(3分)

翻译:

⑶僧闻之生疑,还用甜言哄童,探得其实,喜为奇货。(3分)

翻译:

9.请用/线给下列加横线的文字断句。(5分)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闻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5.D(A应为“抱着、带着”,B应为“延迟”,C应为“租赁”)6.B7.B8.①凡是陆知县托买绸缎,购置黄金饰品,采办珍珠宝物,一定高价挑选精美上好的献给知县,但开列的帐单上,则故意降低其价格。②这是库吏开列的,早上你亲自递呈上来的。③寺里和尚听到,生了疑心,就用甜软的话语哄骗童仆,探知了这件事情的始末,庆幸自己得到了一件奇宝。9.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闻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