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考纲点击: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

考纲点击: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

考纲点击:根据国家考试中心规定的《考试大纲》关于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我们可以从三大方面进行总结

1、理解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5)、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l 一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通读全文,概括段意及主旨。

① 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②写的是什么物象、事件

③文章的思想脉络怎样;把握结构。

④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⑤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第二步:题文对照,进行有效信息处理。

(1)审察题干,发掘提示性信息:答题角度、阅读范围、表达要求。

(2)带题研读。——找“三点”这其中的步骤和要求是:

提问点——认真读题,看准题目要求。

对应点——根据题目要求找准对应区域。对应点如果选择支涉及的信息不止一处,要注意将相关的对应点找全。

入选点——筛选出可以进入答案的要点

第三步:整合相关材料,组织答案。“四法”

1、 摘抄原文词句直接作答。“艰难”“朴素”,历史上长城的特点

2、 利用文中词句组合作答;

3、 形象化语句意思的抽象转述;A知音19题去掉描写词语B人不是放牧的马群?

4.整合文意,概括表述。03年21题。

注意:①具体分析,有根有据。避免凭空想象,大而空泛。

②深入挖掘,抓住本质。 避免望文生义,流于肤浅。

③筛选提炼,加工整合。避免简单摘录,照抄照搬。

④注重要点,讲究形式。避免只管答题,不顾要求。

l 答题原则: ①答案不在你的头脑中,而在原文中。 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l 熟悉常见的提问方式及相应的答题思路

1、问“为什么?”的题

A问技巧——为什么这么写?为什么写“死不了”?答:用了什么手法,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强化了什么意思)03北京19题

B问内容——为什么说“玻璃门不是门”01——问内容间的因果联系。(从上下文中准能找到。)03北京22题“作者是否同意那观点,为什么?

2、 “作用或好处”“怎样的效果”的题

A要考虑内容(表达什么内容)、形式(有什么好效果)两方面。03西城二模《我在》结尾,“我在这生命的大教室里”,这样的作用是什么?

B答题既要有术语,又必须结合题目要求的具体内容。

3、 问“是什么”的题

提问形式多样,但实质相同,都是考查文意的理解。

如:02北京《一片树叶》20题:第二段中“人类着了魔一般的贸然行为”指的是什么?

21题“文章结尾说“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得到的启示”,其后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含有什么用意”——这样结尾的用意是什么?(据全文体会其含义:句中使用拟人,使树叶获得了主休地位,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地位的思想。

22题:作者是按怎样的季节顺序描写树叶的?——写树叶的顺序是什么?(仔细筛选)

4、 “几点”“哪些”的题

(段内几层,文中几点,分层筛选。能并的并,不能并的不并。)

5、 问能否换位——考语句或段落内容的对应关系。03北京19题第2问

6、就段间关系、文章思路出的题:

直接:00《长城》9段与11段关系

间接:如《长城》、03全国21 题)有时标“通观全文”,有时不题面上标出,最后一题,这种可能性大,答题时要有把握全文思路的意识。

弄清提问角度,从哪个角度问,就从哪个角度答;问短语的要对答短语;注意考虑字数要求。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