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词典汉语拼音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拼音shì

注音ㄕˋ

部首言部

部外笔画9画

总笔画16画

五笔YWGL

仓颉YRCMT

郑码SOZL

四角08612

结构左右结构

电码6184

统一码8AE1

笔顺丶一一一丨フ一ノ丶一フ丨フ丨丨一(笔顺

基本字义

shì(ㄕˋ)

⒈ 同“谥”。

统一码

諡字UNICODE编码U+8AE1,10进制: 35553,UTF-32: 00008AE1,UTF-8: E8 AB A1。

諡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英文

posthumous name, posthumous title

諡【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神至切,音示。《說文》行之迹也。《爾雅·釋詁》靜也。《疏》人死將葬,誄列其行而作之也。《釋名》曳也。物在後爲曳,言名之於人亦然也。《白虎通》諡之爲言引也。引列行之迹,所以進勸成德,使上務節也。《增韻》誄行立號以易名也。《汲冢周書》維周公旦、太公望,開嗣王業,攻于牧野之中,終葬,乃制諡敘法,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詩·大雅》文王在上。《註》愼也,悉也。生存之行,終始悉錄之以爲諡也。《穀梁傳·范甯註》諡者,所以勸善而懲惡。《禮·檀弓》死諡周道也。《疏》殷以上有生號,仍爲死後之稱,周則死後別立諡。《周禮·春官·大史》小喪賜諡。《疏》賜諡之制實始於周也。

《集韻》《類篇》於賜切,音縊。

《集韻》《類篇》羊至切,音肄。義同。《類篇》或省作。與謚別。

说文解字

諡【卷三】【言部】

行之迹也。从言、兮、皿。闕。神至切〖注〗徐鍇曰:“兮,聲也。”

说文解字注

(謚)行之迹也。周書謚法解、檀弓樂記表記注皆云。謚者、行之迹也。謚迹曡韵。从言。益聲。按各本作從言兮皿闕。此後人妄改也。攷玄應書引說文。謚、行之迹也。從言益聲。五經文字曰。謚、說文也。謚、字林也。字林以謚爲聲。音呼益反。廣韵曰。諡說文作謚、六書故曰。唐本說文無諡。但有謚。行之迹也。據此四者。說文從言益無疑矣。自呂忱改爲謚。唐宋之閒又或改爲諡。遂有改說文而依字林羼入謚笑皃於部末者。然唐開成石經、宋一代書版皆作謚不作諡。知徐鉉之書不能易天下是非之公也。近宗說文者。不能攷知說文之舊。如汲古閣刊經典依宋作謚矣。而覆改爲諡。可歎也。今正諡爲謚。而刪部末之謚皃。學者可以撥雲霧而覩青天矣。神至切。古音在十六部。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